第16章 十六铺・南洋迷航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章 十六铺・南洋迷航

 

1931 年八月初九,十六铺码头的晨雾里掺着咸涩的水汽,"海澜号" 货轮的铁锚刚触到江底,陈九刀的斧头己劈开货舱铁门。咸湿的海风卷着橡胶味涌来,三十七只木箱整齐码放,箱角的 "鹤记航运" 火漆印在晨曦中泛着暗红,像极了外滩浮尸腕间的红绳。

"九刀哥,箱角有樱花标记!" 斧头帮兄弟阿虎的虎头刺青在煤油灯下晃动,撬棍撬开木箱的瞬间,所有人都怔住了 —— 箱内不是预想中的 "白面" 原液,而是浸着锑粉的橡胶模具,每个模具都刻着《牡丹亭》的工尺谱。

陈九刀的斧头刃口刮过模具纹路,锑粉在铁箱内壁划出火星:"老子被白秋生摆了一道!" 他忽然想起锅炉房后巷捡到的密电,"新加坡来电" 的橡胶园女工,原来只是幌子,真正的毒品......"

"在压舱底。" 林深的声音从货轮甲板传来,手中捏着从白秋生快艇上缴获的青铜罗盘,"罗盘背面的航线图显示,压舱底的夹层能避开海关检查,而夹层的开启密码......" 他指向模具上的工尺谱,"是《牡丹亭?游园》的首句,对应数字 3-1-5-7。"

顾曼殊的镁光灯照亮了罗盘中央的牡丹浮雕,五瓣花纹中缺了片:"深哥,这个缺口和你母亲的玉佩、沉箱的牡丹锁完全吻合。白秋生用模具转移视线,真正的 ' 白面 ' 原液,应该藏在......"

"货轮龙骨的暗格里。" 林深忽然望向江面,发现三艘挂着米字旗的小艇正高速靠近,"是周鹤年的走私船队,他们要在十六铺码头完成毒品交接。"

陈九刀的斧头重重劈在甲板上,震得木屑飞溅:"老子先砍了他们的缆绳!曼殊,你带姑娘们撤离;深哥,你盯着罗盘,找出暗格位置!" 他忽然看见领头小艇上的身影,周鹤年的义子正举着勃朗宁,枪口对准货轮的救生艇。

"九刀,左侧缆绳有炸弹!" 林深的喊声被爆炸声淹没。货轮左侧突然进水,陈九刀的斧头本能劈向涌来的海水,却在看见翻涌的浪花时愣住 —— 海水泛着诡异的荧光,正是白秋生实验室里 "白面" 原液的颜色。

顾曼殊的笔尖在笔记本上疾走,忽然发现货轮舱壁刻着极小的摩尔斯电码:"是求救信号,来自压舱底的夹层!" 她冲向罗盘指示的方位,发现龙骨处的牡丹浮雕正在渗水,"深哥,用玉佩!"

林深将母亲的玉佩嵌入浮雕缺口,暗格应声而开。三十七支安瓿瓶在铁架上轻轻摇晃,每支都标着女学生的名字,陈秀兰的 3 号瓶里,液体正与渗入的海水发生反应,腾起淡蓝色烟雾。

"是锑粉遇水生成的氢化锑。" 林深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白秋生在每支安瓿瓶里装了微型炸弹,海水倒灌就是引爆信号。" 他忽然望向顾曼殊,"快让码头工人用石灰粉阻隔海水,氢化锑遇碱会中和!"

陈九刀的斧头在小艇间翻飞,勃朗宁的子弹擦过他的鬓角,却听见周鹤年的义子在爆炸声中大喊:"林深,你以为截了货轮就能断了洪门财源?南洋橡胶园的女工,早把血抽干做成了 ' 白面 '......"

话未说完,小艇突然剧烈颠簸。孟蝶衣的戏船从雾中冲出,水袖卷住义子的手腕,露出他内侧的骷髅头刺青 —— 与沉箱里的蜡像标记相同。她的枪口抵住对方眉心,戏服下露出半截《共产党宣言》油印本:"周鹤年的义子,不过是白秋生的实验体。"

顾曼殊趁机拍下安瓿瓶上的标签,发现每个编号都对应着外滩浮尸的死亡日期:"深哥,红绳浮尸是实验失败的样本,这些安瓿瓶里的,才是白秋生眼中的 ' 完美血液 '。" 她忽然指着标签上的德文,"他要把这些血液运往东北,交给 731 部队做细菌培养。"

货轮的倾斜角度越来越大,林深的恐水症在海水漫过甲板时达到顶点。眼前闪过十二年前的货轮甲板,母亲的金簪掉进漩涡,父亲的怀表链在浪花中闪烁。他咬着牙拽出暗格里的账册,发现每笔交易都夹着张照片 —— 是被拐卖女学生在橡胶园的留影,背景里的樱花树与霞飞路血案现场相同。

"曼殊,这些照片的拍摄地点在新加坡芽笼路。" 林深将账册塞进顾曼殊手中,"周鹤年用橡胶园做掩护,白秋生在那里建了人体实验室,专门提炼锑粉稳定的 ' 白面 '。"

陈九刀的斧头砍断最后一根缆绳,周鹤年的走私船队在石灰粉雾中迷失方向。他冲进压舱底,看见林深正跪在安瓿瓶前,海水己没过膝盖:"深哥,快走!货轮要沉了!"

"等等。" 林深忽然发现安瓿瓶的排列方式是《牡丹亭》的工尺谱矩阵,"白秋生用三十七支瓶子对应三十七折戏,而中心位置的 37 号瓶......" 他猛地抽出那支瓶子,液体里沉着半枚青铜罗盘,与沉箱里的牡丹锁严丝合缝。

顾曼殊的镁光灯照亮了罗盘背面的字:*"七月十五,轮渡,牡丹开。"* 她忽然明白,白秋生的终极目标不是南洋,而是黄浦江的轮渡 —— 那里藏着打开 "东方洪门帝国" 的最后钥匙。

货轮在黎明前沉入江底,陈九刀抱着获救的女学生们游向码头,忽然发现她们腕间的红绳都系着孟蝶衣留下的纸团,上面用昆曲工尺谱写着:"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却在句尾多了句暗号:"芽笼路 17 号,锑粉提炼厂。"

三人组在码头仓库会合时,顾曼殊己破译了账册密语:"周鹤年的洪门帝国,靠三条线运转:福记航运负责走私,白氏制药负责制毒,南洋橡胶园负责供血。而连接这一切的,是黄浦江的潮汐和《牡丹亭》的密码。"

林深的手指划过账册里的船期表,发现每个月十五的潮汐日,都对应着《牡丹亭》的重要折目:"白秋生在轮渡上布置的化学爆炸,是要借助天文大潮的能量,将沉箱里的宝藏冲上海岸。而那些被拐卖的女学生......"

"是他献给洪门的血祭。" 陈九刀的斧头重重砸在木箱上,震得樱花徽章掉落,"老子在小艇上搜到的文件,说南洋橡胶园有三百个姑娘,编号从 38 到 337,全是《牡丹亭》里的角色名。"

顾曼殊忽然指着仓库墙上的月份牌,画中女郎的耳坠是骷髅头形状,与白秋生助手的银饰相同:"深哥,下个月的七月十五,正好是《牡丹亭》全本唱完的日子,白秋生要在那天完成最后的血祭。"

更夫的梆子声在远处敲响卯时,三人组望着渐渐散去的晨雾,货轮沉没的地方泛着诡异的荧光。林深摸着怀表,表盖内侧的拉丁文在晨光中清晰可见:"Inveniam Viam Aut Faciam"—— 他忽然轻笑,目光坚定。

"九刀,你带斧头帮兄弟去新加坡芽笼路,摧毁锑粉提炼厂。" 林深将 37 号安瓿瓶交给陈九刀,"曼殊,你联系中共地下党,曝光 731 部队的血液交易。而我......" 他望向黄浦江面,"要去法租界档案室,查 1928 年沉箱案的原始记录。"

陈九刀的斧头在掌心拍得山响:"老子明白,白秋生的化学公式再精密,也算不到人心。那些被救的姑娘,现在都成了斧头帮的妹妹,她们的血,不会白流。"

顾曼殊望着手中的账册,发现最后一页贴着张泛黄的船票,日期是 1928 年 7 月 15 日,乘客姓名栏写着 "林深,3 岁"—— 正是他父母沉江的那天。她忽然握住林深冰凉的手,轻声说:"深哥,沉箱里的真相,我们一起查。"

十六铺码头的阳光终于穿透晨雾,照在潮湿的货单上。顾曼殊在笔记本上写下新的线索:橡胶模具、安瓿瓶矩阵、芽笼路工厂,十六铺案不仅是货轮截获,更是揭开南洋走私网络的关键。当陈九刀的斧头指向新加坡,当林深走进法租界档案室,黄浦江的潮水正将所有的谜题推向七月十五,那个写满罪恶与救赎的夜晚。

苏州河的水面上,白秋生的快艇正驶向吴淞口,他摸着胸前的樱花徽章,嘴角泛起冷笑。船舱里,三十七支备用安瓿瓶在铁架上轻轻摇晃,液体里的牡丹沉淀,像极了陈秀兰腕间的红绳死结。他忽然翻开《牡丹亭》剧本,在《尾声》折目旁写下:"林深,你破了锅炉迷局,却破不了黄浦江的潮汐。当三十七朵牡丹在轮渡上盛开,东方洪门将在毒血中重生。"

当三人组在码头分道扬镳时,街角的报童正在叫卖新号外:*"十六铺货轮沉没!神秘货物曝光跨国走私!"* 顾曼殊望着报纸上的樱花徽章,忽然发现徽章的五个花瓣,与沉箱牡丹、玉佩缺口、铜钟铭文完全吻合 —— 那是周鹤年和白秋生的 "五瓣计划",也是他们走向毁灭的倒计时。

黄浦江的潮水依旧涨落,十六铺码头的故事还在继续。但这一次,有三个身影逆着潮水而上,用智慧、勇气和永不熄灭的正义之火,在跨国走私网络中劈开一条血路。橡胶园的苦难、锅炉里的哭喊、货轮上的荧光,都将成为他们揭露真相的证据,而属于三十七名女学生的名字,终将在《申报》的铅字里,在斧头帮的守护下,在黄浦江的晨光中,重新绽放。


    (http://quwenw.com/book/A0BFHB-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