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夜晚,窗外的城市灯火璀璨。林晚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台灯只开了一小盏,昏黄的光线笼罩着她蜷缩在飘窗上的身影。手机被她紧紧握在手里,屏幕上是刚刚结束的和父母的视频通话记录。
电话里,远在异地的父母又因为一点琐事——这次是关于老家房子翻修费用的分摊——在镜头前争执了起来。声音不大,却字字句句像针一样扎进她的耳朵里。妈妈语气尖锐,爸爸脸色阴沉,两人都试图让她评理,又都指责对方不讲道理。她夹在中间,努力想说些缓和的话,却被双方更激烈的言辞堵了回来。最终,她只能苍白无力地说着“别吵了”、“都冷静一下”,然后在一片压抑的低气压中,仓促地结束了通话。
房间里安静得可怕,只有墙上挂钟秒针走动的滴答声。巨大的委屈和无力感像冰冷的潮水,瞬间将她淹没。为什么总是这样?为什么连在电话里都不能给她一个安宁的空间?她感觉自己像个多余的人,一个承载他们负面情绪的容器。
泪水不受控制地涌上眼眶,模糊了视线。她把脸埋在膝盖里,肩膀微微颤抖。窗外的万家灯火,此刻在她眼中都变成了冰冷的、疏离的光点。
她需要一个出口。一个能让她喘息、能理解这份沉重和无奈的地方。
几乎是本能地,她解锁了手机,点开了那个熟悉的私信框。指尖带着细微的颤抖,敲击着冰冷的屏幕:
“墙君,对不起,又来打扰你了。刚刚和爸妈视频,他们又吵起来了……还是因为钱的事情。明明是很小的事,为什么每次都闹得这么僵?我坐在屏幕这边,听着他们互相指责,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说什么都是错的。心里好闷,像被浸透水的棉被裹住了,透不过气。家……有时候感觉不像避风港,反而像另一个让人疲惫的战场。是不是所有的亲密关系,最终都会在琐碎和争执里磨损掉温度?像天上的云,聚在一起时是壮观的云海,可风一吹,终究会散开,变成孤零零的一朵?——星期三的云”
发送出去,她像是耗尽了所有力气,把头靠在冰凉的玻璃窗上,闭上眼睛,任泪水无声地滑落。窗外的霓虹灯光在她紧闭的眼睑上投下变幻的光影。
不知过了多久,手机屏幕在黑暗中亮起,像一颗微弱的星。她睁开红肿的眼睛,点开回复:
“家庭关系的摩擦是普遍存在的挑战,源于个体差异、生活压力与沟通方式。‘云聚云散’的比喻很形象。云海壮丽是‘聚’,是共同体的力量;单朵云飘散是‘散’,是各自独立的轨迹。这并非‘磨损’,而是常态的循环。风(外界压力/琐事)会吹散云,但云的本质(水汽/亲情)仍在循环中。你并非‘局外人’,而是连接点。尝试:1. 理解父母压力源(非评判对错);2. 沟通中做‘桥梁’而非‘裁判’(转述对方善意而非指责);3. 明确表达你的感受与对和谐氛围的渴望。保护好自己的情绪边界,他们的‘风暴’由他们负责。你只需守护好自己的‘晴空’。——墙”
依旧是冷静的分析,理性的建议。但这一次,“云聚云散”的比喻被他接过去,赋予了新的、更积极的解读。不再是无奈的消散,而是循环的常态。“守护好自己的晴空”这句话,像一道温暖的光束,穿透了她心中厚重的阴霾,精准地照进了那片被委屈和无力感浸透的角落。
林晚反复读着这段话,尤其是那句“保护好自己的情绪边界”。是啊,父母有他们的课题,他们的争吵是他们需要面对的问题,不是她的错,她不需要背负他们的情绪。她能做的,是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尝试搭建沟通的桥梁,更重要的是,守护自己内心的平静。
她抬起头,擦掉脸上的泪痕,望向窗外。城市的灯光在泪眼朦胧中晕染成一片温暖的光海。虽然父母的争吵带来的伤痛还在,但那份窒息般的沉重感,似乎被树洞先生的话语撬开了一道缝隙,透进了新鲜的空气。她轻轻吸了一口气,感觉胸口不再那么憋闷了。守护好自己的晴空……她默默地在心里重复着这句话,像一句温柔的咒语。
(http://quwenw.com/book/AE0EH0-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