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父子冲突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章 父子冲突

 

火车驶入家乡小站时,齐志远透过车窗看到了站台上父亲的身影。两年不见——或者说,时隔西十年再见,齐卫国比记忆中的更加挺拔。他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双手背在身后,站得笔首如松,典型的国企老工人做派。

"爸。"齐志远提着行李下车,轻声唤道。

齐卫国上下打量儿子,目光在齐志远腕上的电子表和脚上的皮鞋停留了片刻,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回来了。"

简单的问候后,父子俩沉默地走向站外。齐志远记得前世这时候父亲会抢着帮他提行李,会问长问短,会骄傲地跟站台熟人介绍"我儿子,北大的"。如今这份沉默让他心里发沉。

家里的样子和记忆分毫不差:小小的两居室,家具陈旧但一尘不染,墙上挂着毛泽东像和"先进工作者"奖状。母亲李秀兰从厨房探出头,眼睛瞬间红了:"志远!长高了!"

她冲过来抱住儿子,身上带着葱花和油烟的味道。齐志远鼻子一酸——前世母亲因肺癌在他三十岁那年去世,临终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个"不争气"的儿子。

"妈,我回来了。"他紧紧回抱,声音哽咽。

晚饭很丰盛,红烧肉、糖醋鱼、炒青菜,都是他爱吃的。母亲不停地给他夹菜,父亲则沉默地喝酒,偶尔问几句学业。

"听说你在学校做生意?"酒过三巡,齐卫国突然问道,声音低沉。

齐志远筷子一顿:"帮同学带些深圳的小商品,赚点生活费。"

"投机倒把!"父亲猛地拍桌,碗碟叮当作响,"我送你去北大是读书的,不是去做二道贩子的!"

"老齐!孩子刚回来..."母亲急忙劝阻。

"你知道厂里人怎么说吗?"齐卫国不理会妻子,眼睛发红地盯着儿子,"说齐家的儿子在北京倒卖走私货!我的老脸往哪搁?"

齐志远深吸一口气,放下筷子:"爸,改革开放都八年了。深圳那边人人做生意,国家鼓励个体经济..."

"放屁!"父亲粗暴地打断他,"正经人谁干那个?我们工人阶级靠劳动吃饭!你看看你,"他指着齐志远的电子表,"穿金戴银的,像个学生样子吗?"

齐志远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不过是白衬衫、黑裤子和一双普通皮鞋,在父亲眼中却成了"资产阶级做派"。

"我靠自己的本事赚钱,不偷不抢,有什么丢人的?"他忍不住反驳,"而且我成绩全优,陈树理教授都..."

"少拿教授压我!"齐卫国猛地站起来,"明天就去把那些乱七八糟的生意停了!暑假老老实实在家待着,哪儿也不准去!"

说完,他摔门而去,留下满桌狼藉和一室寂静。

母亲叹了口气,开始收拾碗筷:"别怪你爸,他是为你好。厂里最近在搞优化组合,他压力大..."

优化组合。齐志远心头一震。这是八十年代中期国企改革的代名词,意味着铁饭碗不再铁,很多工人面临下岗。前世父亲虽然保住了工作,但从此郁郁寡欢,身体也每况愈下。

"妈,我理解。"他帮母亲收拾桌子,"但我没错。时代变了,以后做生意的人会越来越多。"

母亲担忧地看着他:"志远,你变了。以前你最听你爸的话..."

"人总会变的。"齐志远轻声说,心想母亲不知道这种变化有多么巨大。

那晚,他躺在自己窄小的床上,听着父母卧室传来的低声争吵,久久不能入睡。月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来,在水泥地上画出一道银线。这个他长大的家,此刻却让他感到陌生而压抑。

父亲的传统观念与他的超前意识之间的冲突,比他预想的还要激烈。但齐志远清楚,这只是开始——随着改革开放深入,这种代际冲突将在无数家庭上演。


    (http://quwenw.com/book/AFA0IC-1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