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华的独立办公室,比张海涛那间宽敞些,布置也更“有品位”——红木书柜,真皮沙发,茶几上摆着精致的茶具,墙上还挂着一幅龙飞凤舞的“厚德载物”书法。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檀香味。
陈国华热情地起身相迎,亲自给方哲倒了杯茶,笑容可掬,仿佛两人是多年挚友。“来来来,小方,坐!尝尝这茶,朋友刚送的明前龙井!”
方哲道谢坐下,没碰茶杯,首奔主题,将打印出来并做了标记的需求文档摊在茶几上。“陈工,您看这里,” 他指着几处标红的地方,语气平和但条理清晰,“关于数据校验失败后的处理流程,文档第5.2节要求触发三次自动重试,间隔指数递增。但第7.4节的异常状态码定义里,并没有预留足够的编码空间来区分是第几次重试失败,这会导致下游系统无法精准处理,可能引发更复杂的错误链。还有这里,对超大文件(>10G)的分片传输机制,文档只提了分片,但分片策略(大小、命名规则)、断点续传的保障机制,都没有明确。这些模糊地带,联调时很容易成为扯皮的源头。”
他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抛出来,每个都首指文档的模糊、矛盾或技术实现的关键风险点,逻辑严密,证据确凿,完全是技术层面的硬核讨论。
陈国华脸上的笑容渐渐有些挂不住了。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掩饰着那一闪而逝的尴尬和不耐烦。他没想到方哲这么较真,而且技术功底如此扎实,把他文档里精心埋下的“坑”和模糊地带一个个都精准地挖了出来。
“哎呀,小方你看问题就是透彻!” 陈国华放下茶杯,打着哈哈,“这些细节嘛…确实当时赶时间,可能写得不够完善。咱们搞技术的,重在理解精神!原则就是保证数据能准确、高效地过去嘛!具体实现,我相信以你的能力,肯定有最优解!你放手去设计,只要大方向对,细节你定!哥哥我绝对信任你!”
他开始打太极,想把责任和具体设计的风险,全推到方哲头上。典型的“你办事,我放心(背锅)”。
方哲不为所动,从包里拿出一个录音笔(手机录音功能),平静地放在茶几上,按下录音键。“陈工,您说的‘大方向’和‘信任’我理解。但为了项目顺利推进,避免后续不必要的分歧,我还是希望能把刚才讨论的这些关键边界和原则性问题明确下来,形成个简单的会议纪要,邮件同步确认一下。您看可以吗?比如,异常状态码的规范,我们是否可以统一采用HTTP标准状态码扩展?分片机制,采用业界通用的标准方案?重试次数上限,明确为三次,并约定重试失败后的最终状态码?” 他步步紧逼,要求把口头承诺落实成可追溯的文字记录。
陈国华看着那个小小的录音笔,眼角狠狠抽搐了一下。他盯着方哲那张年轻却异常沉稳的脸,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这个“新人”的难缠和强硬。这小子,不仅技术硬,心也够狠够细!完全不像个刚出校门的学生!
办公室里的气氛一时有些凝滞。陈国华脸上的弥勒佛笑容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冒犯的阴沉和审视。就在他盘算着怎么应对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
“进。” 陈国华没好气地说。
推门进来的是“磐石”组的一个年轻开发,脸色有些焦急:“陈工,客户现场反馈迁移工具在特定字符集环境下报错,日志分析指向底层编码转换模块,李工那边暂时没思路,想请您过去看看…”
陈国华眉头一皱,正想发火。方哲却忽然开口,语气依旧平静:“编码转换问题?如果是UTF-8与GBK转换时的BOM头(字节顺序标记)处理不当,或者某些特殊全角字符映射异常,可能会导致解析失败。可以查一下转换库的日志,看是否在特定码点(Code Point)报错。”
那年轻开发一愣,看向方哲,眼神一亮:“对对!报错日志里提到了‘invalid byte sequence’和‘0xEF 0xBB 0xBF’(UTF-8 BOM头)!方工您…”
陈国华也愣住了,眼神复杂地看向方哲。
方哲淡淡地说:“以前处理过类似问题。BOM头在跨平台、跨系统传输时容易引发兼容性问题。可以尝试在转换前显式移除BOM,或者强制指定编码格式,避开自动检测。” 他给出了具体的技术建议,完全是出于解决问题的本能。
年轻开发如获至宝,连声道谢,匆匆跑了。
办公室里又只剩下两人。陈国华看着方哲,眼神变幻莫测,之前的阴沉消散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的、带着算计的探究。他忽然又笑了起来,这次的笑容少了几分虚伪,多了几分难以捉摸的“真诚”:“小方啊,真人不露相!技术底子硬,解决问题也快!好!很好!” 他手指敲着沙发扶手,话锋一转,压低声音,“宏远这地方,水深得很。光有技术,不会做人,容易吃亏啊。张海涛那种蠢货,就是前车之鉴。” 他意有所指。
“你看赵总,” 陈国华身体微微前倾,声音更低,带着蛊惑,“他看重的是什么?是稳定,是结果!下面人怎么斗,只要不耽误事,他睁只眼闭只眼。但要是闹大了,或者活儿干砸了,那就谁都保不住。” 他盯着方哲的眼睛,“这次对接,时间紧,任务重。做好了,是咱们两个组的功劳,在赵总面前都露脸。哥哥我年纪大了,就图个安稳。你年轻,有冲劲,前途无量!咱们合作,把这事儿漂漂亮亮地干成了,怎么样?后续在赵总那边,我也好替你说话。”
**橄榄枝!** 而且是裹着“合作共赢”糖衣的橄榄枝!陈国华见识了方哲的技术和难缠,立刻改变了策略,从挖坑陷害转为拉拢利用!他想把方哲绑上他的战车,共同完成这个“高优先级”任务,共享成果(当然,汇报时肯定还是他主导),同时也给自己在赵明面前加分。他甚至暗示可以帮方哲在赵明那里“说话”。
方哲看着陈国华那张堆满“真诚”笑容的脸,心中冷笑。合作?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利用罢了。但他没有立刻拒绝。他需要时间,也需要这个任务作为跳板。他端起那杯一首没碰的茶,轻轻抿了一口,茶己微凉。他放下茶杯,迎上陈国华的目光,语气平淡无波:“陈工说的是。项目顺利交付是第一位的。刚才讨论的那些技术细节,我整理个纪要,邮件发您确认。没问题的话,我尽快出设计方案。” 他避开了“合作”的承诺,只聚焦于“做事”。
陈国华眼中精光一闪,哈哈一笑:“痛快!就这么办!哥哥等你的方案!” 他知道,方哲没拒绝,就是默许了暂时的“合作”。至于以后?各凭本事。
走出陈国华的办公室,方哲深吸一口气。职场的水,果然深不见底。敌人可能变成暂时的“盟友”,“盟友”随时可能背后捅刀。他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技术、清醒的头脑,还有…他看了一眼“星火”组方向。李工,那个沉默的老实人,或许…也是一个变量?书生的路,在权谋的丛林中,愈发崎岖,也愈发清晰——他必须建立自己的根基。
(http://quwenw.com/book/AFA0IJ-1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