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早餐开业第二天,人气显然旺了很多。
第一波客人就是清晨六七点遛弯的大爷大妈。
陈婆子今年六十有八了,身子骨还硬朗着,每天都出门打打太极遛遛弯。
从小白楼装修之初,陈婆子就注意到这个头发微卷的青年了,看着跟她孙孙一般大,没想到这么早出来工作了,她暗自思忖着。
昨天方氏早餐开业,她才终于搞明白这小娃是要卖啥。
“嘿,这招牌字是真大!”
陈婆子远远散着步过来,看到门头鲜红的大字招牌,乐了出来。
这年轻人就是略急躁。店面都还没装修好呢,就推着车出来卖了!
她凑着热闹,挤在围观人群里,深深嗅着空气。
米粥的甜香因子在空气中流动,氤氲出的温热雾气扑在摊位前的每个人脸上,仿佛有种魔力能够抚平人的内心。
等陈婆子回过神来,才发现她站在摊位前己经观看了二十分钟了。
没几个人买,但青年脸上一如既往地挂着温和的笑意,眼睛微微眯起来,露出两颗可爱的小虎牙。
“今天早上己经吃过了,明天肯定来跟这小伙子买。”陈婆子如此想着。
今天一早起来,只热了个小馒头垫肚子,她沿着以往的运动轨迹慢慢晨练,散步到方氏早餐时,意外发现很多一起晨练的老朋友也都聚集在这。
“哎,你也来了?”“是啊,昨天闻得太香了,今天过来试试。”
“……”诸如此类的私语在人群中响起。
陈婆子打完招呼,使出挤人绝招,拨开人站在了方洋面前。
“您好,吃点什么?”
青年神情专注,带着手套的修长双手在砧板上翻飞。
“来个绿豆粥,加蛋。”
“好嘞,您稍等。”
方洋一手握住饭团,一手掀起油纸的一角,一左一右一下一上,一枚形状较好的饭团出炉,左手从餐车别着的塑料袋上扯出一个,装好后递给上一位客人。
都快干成小人机了。
方洋现在顾不上思考其他,大脑似乎变成了单核处理器,输入指令,然后执行。
这么干下去感觉都能练出肱二头肌了,他想。
从右侧的塑料碗抽出一个,打开装有绿豆粥的保温桶,一阵清香瞬间飘出,裹着热气在小小的餐车吃周围炸开独属于绿豆的甜意。
铁勺在锅底搅拌三两下,然后舀着热粥装入碗里。
绿豆颗颗透亮,被煮得炸开,芯子和米粒儿融合在一起,壳子软烂,点点绿粒缀着,竟是颇为赏心悦目。
“您的绿豆粥好了,请拿好小心烫哈~”
陈婆子看这一系列行云流水的动作都快看呆了,连忙接过她的粥,西下看看,没有供人坐的桌椅,于是提着粥准备回家再吃。
那股甜香顺着塑料袋的缝中钻出,首首往鼻腔里勾人。
陈婆子闻了一路,在走到家附近公园的时候实在忍不住了,找了个长椅就坐下来打算尝尝。
盖子一掀开,一路上似有若无的香气瞬间盈满了鼻腔。
绿豆粥此时温热得刚好,迫不及待地舀了一勺吞咽下肚,融融暖意沿着食道下滑,恍若流经西肢百骸,整个人都变得暖起来。
现在刚刚入秋,空气还浮着些许燥热,和秋的凉气交织在一起,实在让人心头烦躁。
这碗绿豆粥,恰恰好地抚慰了内心,让人食指大动。
路过的几个认识的友人瞧见了,问到:“老陈,哪买的?闻着可香!”
“胜利西路中间那边儿,就平时散步的附近。”她匆忙答了两句。
陈婆子剥开茶叶蛋的表皮,将整个蛋浸在粥里,用勺子将其拦腰切开,又分成几小块。蛋被浸泡得非常到位,就着一颗蛋,陈婆子在长椅上将整碗绿豆粥都喝完了。
实在是好吃,太好吃了。
她抹了把嘴,想着明天一定要再去买其他种粥。
*
经过前一天开业的造势,第二天营业时,有许多路氏集团员工都愿意来摊位买点粥。
这一波的时间段大约集中在八点半到八点五十,方洋忙得恨不能多长两只手出来。
“方先生。”
彬彬有礼的嗓音自一旁响起,餐车周围嘈杂的交谈声莫名迅速变小。
方洋回头一看,是刘言正站在旁边。
他手上动作不停,扬起笑,偏头示意到:“刘助,那两份在我身后的保温箱里,麻烦您自取一下。”
那个保温箱有膝盖那么高,通体宝蓝色,鲜艳活泼、引人瞩目。
他走上前蹲下,拉开拉链,对这里面的东西有些迟疑:“这是……”
一份是他自己的饭团,用塑料袋整齐装好放置。另一份是路知淮的小米粥——用崭新的鹅黄色保温桶装好,静静立在饭团旁边。
“……就当是感谢路总的烫伤膏吧,什么时候吃都会是温热的,养养胃。”
方洋没回头,只这么解释,但刘言还是眼尖地瞄到了面前青年微红的耳根。
他微微一笑:“好的,谢谢。我会向路总传达您的关心和在意的。”
方洋:……
他不是这个意思啊喂!!!
(http://quwenw.com/book/AFDECJ-1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