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认了个师傅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4章 认了个师傅

 

第二天出门时,守亮带着炖肉和一篮子鸡蛋来了。

守亮说道:“仲民哥,这是我丈人村里攒的鸡蛋,想问问能不能换点粮食?”

“能啊,你晚上回来的时候,去找六爷爷要就行。”张仲民爽快地应下。

眼下,鸡蛋可比钱金贵多了。

“那就行。”

于是,去厂子的路上,板车上稳稳放着二十个鸡蛋。

张仲民今天换上了崭新的工装,整个人瞧着精神头十足。

进了城,他让守亮两人先在城里转转,约好中午在老屋碰头。

到了采购科,屋里空无一人。

张仲民手脚麻利地打扫完卫生,又给刘大山的暖壶灌满热水。

这时,王永哼着小曲儿就进来了。

他目光在张仲民那身工装上打了个转。

熟络地说道:“哎呦,仲民老弟,穿上这身可真是精神焕发啊,昨天哥哥跑外头去了没赶上,看来是错过了场大戏?和我透透风,你这是攀上哪座宝山了?让咱也跟着沾沾喜气?”

张仲民放好笤箸,转过身,笑着说:“王哥说笑了,我这点小动静哪能跟你比?

前天那手笔才叫真本事,一万斤粮食足斤足两进了厂,解了燃眉之急。工友们提起你都竖大拇指,说你让大家伙儿吃了两顿踏实饭呢。”

王永脸上的笑容几不可察地僵了半秒,随即打了个哈哈,走到自己桌前,顺手抄起个搪瓷缸。

“瞎忙活,瞎忙活,都是为了厂里嘛,哎呀这水都打好了?谢了啊兄弟,真是有心了。”

“顺手的事儿,王哥不用客气。”张仲民应道。

“诶,山哥今天还没过来?”王永从兜里拿出根烟来,递给张仲民。

“没有,不过估计等会就来了吧。”张仲民接过来首接点上。

“那你先忙着,我还有条子落在家里了,等会再来的。”王永说完就往外走去了。

过了好一会儿,来到办公室里的人很快又走了。

张仲民心里有点打鼓,担心刘大山忘了昨天说好的对接钢厂的事。

他想着不行先把鸡蛋交上去,又怕前脚走后脚刘大山就来了,让领导等自己,那就不美了,于是耐着性子等着。

差不多十一点左右,刘大山才推门进来。

“哟,仲民。”

他一拍脑门,带着点宿醉后的沙哑,“瞧我这记性,昨儿喝多了点,差点把正事耽误了!”

昨晚和老周分肉时喝了点,睡过了头。

张仲民立刻站起身,脸上没有丝毫埋怨的说道,

“刘哥管着咱科里这么多大事儿,千头万绪的,能抽出空来指点我,我这心里就感激不尽了,等等是应该的,您先喝口水顺顺。”说着就要去拿暖壶。

刘大山摆摆手,说:“咱们还是抓紧时间吧。”

说完首接拉开椅子坐下,从抽屉里拿出一本硬皮计划书。

“仲民,轧钢厂的命根子就是钢坯,没它,轧机就是一堆废铁,我跟你说一下八月最硬的任务。”

张仲民拿起笔就在本子上记起来。

“任务就是跟首钢对接,并且领到钢坯,这是死命令,半点马虎不得!”

这个任务是采购科的任务,也是刘大山的任务。

张仲民回道:“刘哥说的我懂,钢坯是源头活水,您给我安排就行,我一定努力完成任务!绝不给您和科里抹黑。”

刘大山满意地点头,继续说:“手续、批条、账目,一切流程这是必须要严格遵守的,完成了是本分,完不成?那就是拖国家建设的后腿,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刘哥放心,计划就是命令,我保证办得扎扎实实,在过程中经得起任何检查。”张仲民语气斩钉截铁。

“嗯,有这态度就好。”

刘大山话锋一转,带着点语重心长的说道,“不过啊仲民,光会按着本子守成,当个办事员是够了,可我看你是个有心的,想当骨干的话,光守成?那还远远不够!”

张仲民立刻接道:“刘哥您点拨的是,今天跟您真是学到东西了,您这跟我当我师傅,没什么区别。”

刘大山抬起手来点了点他。

“你呀,呵呵,你这师傅都出来了,那我还真得好好教教你原则是什么。

在铁的计划前提下,咱们得发挥协作精神!要主动想办法互通有无,解决那些计划本上没有的实际困难!”

他喝了口水,带着传授的意味。

“跟首钢那种地方,规矩是红线,碰不得一点。

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比如,跟计划科、仓库的那些人处好关系,信息灵通一点。

知道他们哪天库存足,心情好,咱就能私下沟通,调剂那么‘一点点’应急,这不就活泛了?”

张仲民眼睛一亮,心领神会的说道:“我明白了师傅,您是说,信息就是桥,关系就是润滑油,桥通了,路就顺了。”

刘大山没让他改称呼,而是说道,“对!是这个理儿!”

然后放下水缸,接着说,“你之前干临时工时候的废钢任务,看着是道门槛,但本事不济的话,自然也会很快就被筛下去了。

可废钢哪有那么好收?别说什么正经好钢了,连规格稍差点的钢坯,有时候都能充任务数。

为什么咱们科的临时工换的最快?那些没有后台的人,破局的唯一办法,全凭三样:腿勤、嘴甜、脑子活。”

“师傅您这么一说,我心里就透亮了。”张仲民诚恳地说,“明面上的规矩是死的,只要把门路趟活了,把关系走到位了,事儿就好办。”

“没错,没错。”

刘大山赞许地看了他一眼,说,“那再说说特殊情况下的保障…这才是真正体现价值、为厂分忧的地方。计划再周全也有疏漏。比如…”

他朝墙角那篮鸡蛋努努嘴,“工人兄弟干的都是炼钢的重体力活!食堂定量那点油水,日子久了,铁打的身子也扛不住啊!”

张仲民立刻接口:“师傅的意思是咱们的眼睛不能光盯着计划本,还得往下看,深入车间跟工人兄弟唠唠,了解他们最需要什么?”

“哎~对了,就是这个意思!”

刘大山掰着手指头,“重点就是跟周边公社、大队,建立起良好的工农协作关系!怎么建立?不能光靠嘴皮子!得看看咱厂有什么?”

他眼睛扫视着办公室,话说的越来越明白了。

“轧钢下来的氧化铁皮?换下来的废耐火砖?机修车间淘汰的旧零件、旧轴承?堆在厂里是废物,可到了农村,那就是宝。

垫猪圈、修炉灶、补农机,都能顶上大用,咱按正规流程,处理给公社,支援农业建设,这叫名正言顺!”

他着重强调了“处理”二字,然后话锋再转。

“公社的同志觉悟高啊!咱们支援了他们,他们能不感激?

他们手里有富余的菜、蛋、红薯土豆…这些东西计划外,但能给食堂添点油腥,给工人兄弟加点力气!

他们‘自愿’提供点,这不就是工农一家亲的最好体现吗?”

张仲民重重一点头,说:“师傅我懂了,核心就是,无论是咱支援出去的,还是人家支援咱的,只要手续是齐全正规的,账目是清楚明白的,那就留不下话柄。”

“你小子还真是一点就透。”

真没看错人呢,这是教的最快的一个了。

“处理物资支援农业,必须走厂里废旧物资处理的正规流程,批条、出库单、公社接收证明,一样都不能少!

对方感谢的农副产品,也要有公社开出的自愿支援工业生产的证明,食堂那边正规入账!

每一步都得走在阳光下,落在纸面上,这样心里才踏实,腰杆才硬气!”

刘大山总结道:“你记住了,明面上,任务是铁板钉钉的,但是你要是能采购到别人搞不到的东西,就算完不成任务,那谁也说不出个不字。”

张仲民看他有种好为人师的意味,并没有打断他,而是认真的侧耳聆听,一副好学生的模样。

“实际干工作,心要向着咱们厂子,向着那些流血流汗的工人兄弟,要会沟通,懂协作。

要有本事把厂里那些废铜烂铁,变成工人兄弟碗里的油水、嘴里的热乎饭。

这两头都顾好了,领导满意,工人感激,咱们采购科的人走出去,腰杆才硬邦邦,你这采购员,才算干出了真名堂!”

张仲民看他话都说了,站起来鞠了一躬。

“师傅,您这番话,真是给我拨开了云雾见着青天了!句句掏心窝子,我真是都不知道怎么报答您了,接下来我分两头向您保证,也请您看我以后的行动!”

“第一,首钢这条生命线,我当政治任务来完成,规矩我连夜也把它啃透,流程我一步一个脚印走稳当,账目我算得清清楚楚!绝不出半点纰漏,保证计划内的活儿干得漂漂亮亮,让领导挑不出毛病!绝不给您丢人!”

“第二,协作这条道,您给我点透了!工人兄弟吃得好才有力气轧出好钢,支援国家建设!

我年轻,腿脚勤快,乡下也认识些亲朋好友。

从今儿起,我就多跑、多看、多问!

跟公社大队的干部们多学习交流,把工农联盟心连心的道理讲实在了。

就像这篮鸡蛋,就是个开头。

我一定用心摸索,把厂里那些包袱,变成改善工人兄弟生活的实在东西!所有手续,我保证办得钉是钉,铆是铆,妥妥当当,经得起查!”

“师傅,您是经验丰富的老同志,跟着您干,就是跟着组织走!您指哪儿,我打哪儿!明面上的规矩,我守得死死的。

厂里和工人兄弟的需要,我千方百计去满足,绝不给您脸上抹黑,绝不让工人兄弟失望,一定给咱轧钢厂争光。”

刘大山听得笑容满面,连拍桌子说了三个“好”字。

“好!好!好!你这徒弟我就认下了。”

“事不宜迟,先把你这工农协作的成果,按正规手续交到食堂那儿去。下午就跟我去首钢!认认门路,也让你感受感受咱这核心任务的分量!”

“是!谢谢师傅栽培,我这就去办。”


    (http://quwenw.com/book/CCFB0A-6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