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意识重新拼凑起来时候,李帆悬浮在一片纯粹的黑暗中。这里没有上下左右,没有时间流动,甚至连“存在”这个概念都变得模糊不清。他想抬手,却感觉不到肢体;想呼喊,却发不出声音。他发现自己出现在了一片虚无之中。这个地方他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他曾经通过分享种子的记忆而看到过这个地方——“虚空”。但他心里明白,这里不是真正的虚空世界,而是种子内部的世界。
这个种子内部的世界竟然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没有日月星辰照亮漆黑的空间,没有西季更迭带来的气候变化,甚至连一颗微小的尘埃都不存在。这里就是虚空,完全属于种子的虚空。
这个虚空象征着一种极致的虚无状态。它是对存在的一种深度思考,意味着世间万物的根源可能潜藏于这种无尽的虚无之中。在这里,所有我们熟悉的实体概念都失去了意义,它超越了人类所能理解的正常范畴。就如同在人类的思维边界上有这样一块尚未被探索的领域,那是一种既不存在具体形态,却又可能包含一切的神秘状态。这也启发人们思考,我们所追求的实体、力量和知识,是否只是从这个虚无中衍生出来的一种表象?
这虚空像是一种净化心灵后的归宿。它要求人们放下所有尘世的烦恼、杂念与欲望,攀升到一个超脱的层次。这就像苦行僧在经历无数次心灵的叩问与折磨后,所到达的一种归心似箭的境界,只不过这个目的地是一种空灵的虚空。
李帆置身于此,内心一阵恍惚,但很快便冷静下来。他意识到这是一个无比珍贵的机会,也是他修心旅程中的一个重要时刻。在这片虚空中,他抛开了所有的杂念,开始领悟修心的真谛。他不再纠结于具体的方法或者规则,而是用心去感受这种空灵的状态。
他感悟到,修心就是要学会面对自己在绝对虚无面前的渺小,同时认识到即使渺小也依然具备改变和成长的潜能。这种成长不是依赖于外在的东西,而是从内心深处找到力量的源泉。他体悟到了一种宁静和平和,仿佛身心与这本空无一物的虚空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和谐。
这种绝对的虚无,比任何痛苦都更让人窒息,却又带着一种奇异的吸引力,像是在召唤他去触碰世界最本质的真相。
不知过了多久,李帆忽然意识到,自己的恐惧、焦虑、执着,都在这片虚空中失去了重量。他开始明白,修心不是强行压制杂念,而是学会在这无尽的虚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就像一粒种子,在黑暗的泥土中积蓄力量,等待破土而出的瞬间。
不知过了多久,李帆从这片虚空中缓缓“醒”来,像是经历了一场重生。他带着从虚空中领悟到的心境变化,感觉自己仿若新生。此时的他知道,自己在修心的道路上迈出了极为关键的一步,而且他相信,这一步己经深深改变了他的修仙之路,让他能够以一种更加平和、坚定的心态去面对修仙路上的千难万险。
他缓缓睁开眼睛,发现自己己经回到了现实世界之中。然而,他的内心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他知道,这只是修心的第一步,但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自己己经不再是之前的那个“李帆”。掌心的灵气流转得更加自然,神识也变得更加通透,仿佛蒙在心上的那层纱被轻轻揭开,露出了最纯粹的本心。
“原来如此。”他轻声呢喃,望向自己的丹田,那里的种子依旧安静地沉睡着,却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真正的修行,从来都不在远方,而在内心的虚空之中。
李帆对于修心有了时刻的理解,但是却缺少一门专门修心的功法作为指导,于是李帆再次开口询问宇宙种子:“可以整理一套修心功法出来吗?可以为我内心点一盏明灯,指引我在修行路上走得更远。”不一会儿李帆脑海里面出现了一篇功法出来,居然很详细的对应每个修炼境界,李帆如获至宝。逐字逐句研读起来:
在修仙的漫漫征途里,修心贯穿每一个修炼层次,恰似暗合天道的隐秘脉络,助修士于劫波中破茧成蝶。
初醒境:初踏仙途者如婴孩睁眼,灵台蒙尘。此时修心为“破妄”,需勘破世俗加诸己身的种种观念枷锁,摒弃名为“我”的虚妄认知。如同在混沌中凿开一线天光,让灵识初感天地真意,虽稚嫩却蕴含无限可能。
凝液境:灵液在经脉流转,心绪却易被外界所扰。修心化作“镇澜”之法,面对七情如临惊涛骇浪,以定力为舟,观情绪起落而不随波逐流。将躁动的念头凝成涓涓灵液,汇入识海,为后续修行奠定根基。
法晶境:法晶在识海凝成,修心进入“明性”阶段。修士需洞见自身欲望与执念根源,如同在水晶中映照出心魔真身。以锐利的觉知斩断虚妄,让法晶愈发通透,承载更多大道法则。
融魂境:神魂交融之际,记忆与杂念如暗流涌动。修心之要在于“溯本”,追溯灵魂深处的本源,分辨哪些是前世今生的枷锁,哪些是契合大道的灵光。将纷杂魂魄熔炼成纯粹灵体,方能与天地共鸣。
合神境:神识与天地交感,修心为“归真”。此境需放下对力量的执着,摒弃傲慢与偏见,以赤子之心感受万物律动。当修士不再以自我为中心,神识方能与天地法则完美契合,举手投足皆暗合天道。
御灵境:能御使天地灵气,修心转向“共生”。不再将万物视为可驱使的资源,而是体悟自身与灵物的共生关系。以悲悯与敬畏之心驾驭灵力,使御灵术化作滋养万物的手段,而非肆意破坏的利器。
化灵境:修士自身化为灵气,修心达“无相”之境。破除形体桎梏的同时,亦要摒弃对境界的执着。此时修心在于消解一切分别心,让灵体如清风明月,无形却无处不在,与天地浑然一体。
灵尊境:成为一方灵界至尊,修心转入“守道”。高处不胜寒,权力与力量易蒙蔽本心。灵尊需时刻警醒,以清明心境守护所悟之道,避免被欲望吞噬,成为大道的守护者而非独裁者。
悟道境:参透天地至理,修心重在“存真”。面对万千大道,不被表象迷惑,坚守本心所悟之道。以澄澈心境感悟宇宙真谛,将所悟之道融入一言一行,成为行走的大道化身。
造道境:开辟全新道途,修心升华成“证道”。在创造新道的过程中,不断验证与完善自身理念,承受来自各方的质疑与挑战。唯有坚定本心,以无畏勇气首面未知,方能让新道在天地间站稳脚跟。
合道境:与天道合二为一,修心终成“无我”。此时己无修心之念,却处处是修心。一举一动皆为天道彰显,一言一行皆是大道演绎。修士不再是个体,而是成为天道运行的一部分,永恒流转于浩瀚宇宙。
“种子,谢谢你。”李帆在心中默默的道,这是出自内心真挚的感谢。
有了这篇功法,弥补了修心功法的不足,使李帆真正的成为三修奠定了基础,这里的三修不是说修修仙,修魔,修鬼,修妖……。而是修体,修法,修心,它包含了世间一切修行。
(http://quwenw.com/book/CDHJHI-6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