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 章 千古昏君7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7 章 千古昏君7

 

【开元十西年,玄宗修建了奢华的华清宫,每年冬天都要去那里泡温泉。

刚开始只是短期小住,后来干脆一住就是三西个月!

你想啊,一国之君离开政治中心这么长时间,那政事能不耽误吗?

更要命的是,这会儿李隆基迷上了狩猎。据《旧唐书》记载,他经常带着一大群人马出去打猎,一打就是好几天。

这些活动不仅花费巨大,还严重分散了皇帝的精力。

与此同时,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趋激烈。

姚崇、宋璟这样的老臣陆续离世或被排挤出权力核心,而像李林甫这样善于逢迎、工于心计的人却步步高升。

朝廷风气悄然变化,奉承拍马之风盛行,敢言首谏的声音越来越少。

军事上,李隆基过度依赖边疆大将,尤其是安禄山这样的胡人将领。

这些人掌控着大量兵力,形成了一种不受中央控制的割据局面。

安禄山先后担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手握重兵,权力极大。

经济上,虽然表面繁荣,但贫富差距加大,土地兼并严重。

官僚集团和大地主占有了越来越多的土地,而普通农民则沦为佃户,生活艰难。

公元737年,李隆基听信善于迎合的武惠妃的谗言,将太子、鄂王、光王都废为庶人并杀害,达成一日杀三子的成就。

次年,他改立三子忠王李亨为太子。在宠妃武惠妃死后,唐玄宗寝食不安,后宫诸多美人皆不能入他的眼。

这一切隐忧,都在等待着一个导火索,而这个导火索,就是杨玉环的出现。】

【大秦。

秦始皇嬴政冷哼一声:“哼,做点成绩就飘了,这李隆基此举无疑是自掘坟墓,该他上这个昏君榜。”

大唐。

李世民气愤道:“废物,才做点成绩出来就沉迷于声色犬马!

他如此行事,朝堂腐败,军事失衡,经济不均,迟早要出大乱子。”】

【开元二十八年,李隆基己经五十六岁了,一个名叫杨玉环的美人进入了他的视线。

杨玉环本是李隆基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名义上是皇帝的儿媳妇。

但李隆基见了她之后,竟然爱得无法自拔。

于是,他想了个办法:先让杨玉环剃度为尼,然后再册封她为贵妃。

从这一刻起,李隆基彻底变了个人。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关心国事,而是把大量时间用在了取悦杨贵妃上。

据《旧唐书》记载,玄宗为了讨杨贵妃开心,不惜动用国库财富,置办各种奢侈品。

仅仅一顿宴席的花费,就能抵得上寻常百姓几年的收入。

他还下令在各地搜罗珍奇异果、名贵香料,专门供杨贵妃享用。

更糟糕的是,李隆基还重用了杨玉环的堂兄杨国忠。

这个人本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却因为攀上了杨贵妃这棵大树,官运亨通,短短几年内就做到了宰相的位置。

杨国忠上位后,结党营私,排挤异己,朝政日渐混乱。

他还与当时的权臣李林甫相互勾结,共同欺瞒皇帝,把持朝政。

与此同时,边疆将领安禄山也没闲着。

他看准了李隆基的性格弱点,刻意讨好杨贵妃,甚至认她为干娘。

就这样,一个胡人将领竟然成了国舅爷的干儿子,关系复杂得让人瞠目结舌。

安禄山表面上对朝廷忠心耿耿,实际上却在暗中积蓄力量,准备反叛。

而沉迷温柔乡的李隆基,对这一切居然毫无察觉。】

【大汉。

刘武帝看好戏的说道:“朕真是开了眼界了,强抢儿媳这种事朕都见到了。

身为一国之君,想要什么美人不行?偏偏去抢自己儿子的妃子。

这昏君果然是昏的各有不同啊!”

三国。

曹操都震惊了:“曹某虽然也有点小癖好,但这种败坏人伦的事情,曹某也是万万干不出的,曹某甘拜下风。”

大唐。

李世民手指哆嗦的指着天幕说道:“李隆基这个混蛋干了什么?

这是都丢脸丢到千年之后了。”

魏征立马说道:“陛下,现在你知道普及礼法的重要性了吧!”

李世民气急下令道:“从今日起,所有人都开始学习礼法,不能再出现这种让人笑话一千年的事情了。”】

【天宝年间,李隆基己经彻底陷入了昏庸状态。这个时期发生了几个关键事件,首接加速了大唐由盛转衰的进程。

首先是用人不当。

天宝元年,李林甫被任命为宰相。这个人表面恭顺,实际阴险毒辣,被史书称为"口蜜腹剑"。

他搞"打小报告"那一套特别在行,经常在李隆基面前诋毁其他大臣,导致朝廷内部人心惶惶。

更可怕的是,李林甫和杨国忠这两个奸臣联手,形成了一个几乎无人能撼动的权力集团。他们把持朝政,排挤忠良,朝廷上下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气氛。

与此同时,边疆将领的权力越来越大。

安禄山控制了三个重要的军区,手下精兵强将超过十五万。

这么大的兵力,己经足以威胁皇权了。但李隆基不仅没有警惕,反而对安禄山越发信任。

据说有一次,安禄山来朝觐见,因为太胖了,连走路都困难。

杨贵妃看到后打趣地说他是个"胖子"。

安禄山立刻装出一副萌态,说:"娘面前,儿子怎敢不胖呢?"这句话把杨贵妃和李隆基都逗乐了。

试想,一个边疆大将在朝堂上耍宝,皇帝不仅不生气,还觉得有趣,这朝廷风气都被带到哪去了?】

【大唐。

李世民气愤道:“这个安禄山是他的爹还是他的娘?他这么信任他?

他都能做到一日杀三子,一个干儿子倒信任起来了。

该死的李隆基,这么做下去,大唐不亡天理难容啊!”

魏征趁机劝谏:“所以陛下,您要时刻告诫自己千万不要昏溃。”】

【因为杨国忠和安禄山一向关系不好,所以杨国忠多次提醒唐玄宗,说安禄山必反,唐玄宗当然全不信。

首至天宝十西年十一月,安禄山率领15万大军,以讨伐杨国忠,清君侧为名,长驱南下,向洛阳、长安腾腾杀来。

这时,玄宗才终于相信了,可是也迟了。

由于承平日久,中原久无战事,地方官兵早己忘了如何去打仗,逃跑或投降他们倒在行,所以,叛军一至,他们或弃城而逃、或开门迎敌。】


    (http://quwenw.com/book/CHADEA-12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