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22岁统一北方,完美封建帝王!比演义还精彩!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6章 22岁统一北方,完美封建帝王!比演义还精彩!

 

曹操点点头。

眼中闪过一丝期待。这个年轻的李二。能在乱世中崛起。

想必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手段。这个被后人称颂的英主。

究竟还有什么本事?

【王世充被困,只好向老大哥夏王窦建德求援。窦建德率十万大军于虎牢关和秦王一战。】

【李二再次孤军深入,只率500骑兵刺探军情,一路上留下李绩秦叔宝等人埋伏。到达窦建德军营三里外撞上五六千名夏军。】

【此时他身边只剩下尉迟恭等四人,便回头大喊我拿长弓,你持马架,哪怕来十万大军又能拿我们如何,随后霸气喊话秦王在此,弯弓一箭射下对方一名武将。】

【五六千人冲来,李二根本不惧。我的马比你快弓比你准,一连射翻数人。尉迟恭近战挑翻十几名敌军。等李绩埋伏好的五百骑兵加入后,打的夏军几千人马掉头就逃。】

【初夏,李二北渡黄河,故意在河边放马吃草,假装粮草不足。窦建德中计倾巢而出,大军屯兵绵延二十里,还派了三百骑兵渡过汜水河前来叫阵。】

【下午夏军人困马乏,准备鸣金回营吃饭。秦王率先拔马破阵,烟尘卷起烈马长嘶,吓得夏军一片混乱,李二一路杀向阵后,竖起唐军大旗,夏军奔逃三十多里,被唐军斩首三千,俘虏五万。】

【看着被捆来的窦建德,李二呵斥我打王世充关你什么事。窦建德还像无赖一样打趣,今天我来了,不就不用麻烦你以后跑那么远再去追我了吗。王世充听说大哥都被抓了,只好投降

【六月,李二身披黄金甲,亲率一万铁骑和三万甲士向父亲进献窦建德和王世充。李渊看

着这位一战擒二王的虎子,认为自古以来没人配得上李二的官职。命人连夜定制封号“天策上将”。】

【这年秦王李二统一北方,年仅22岁。】

一一“战神下凡,这得多勇才敢—面对几千人?”一—“二凤这么得人心是因为有事他真先上。”

——“这不比演义写得精彩?真实历史李二太猛了!”

——“‘秦王在此’喊出来的时候,估计对面都腿软了。”一—“黄金甲配天策上将,这排面拉满了!”

——“这窦建德被抓了还敢贫嘴,属实是个人才。”——“窦建德:我这个援军当得好亏啊。”

大明位面。

朱元璋看完天幕中的画面。一拍案几站了起来。

徐达和刘伯温也在一旁。三人神色各异。

“好将才!二十二岁就统一北方!”朱元璋眼中精光闪烁。

脸上既有赞叹又带着几分不服气。他想起自己打天下时的艰辛。

不禁有些感慨。这位秦王。

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胆识谋略。难怪能成就贞观之治。

刘伯温捋着胡须道。

“陛下,这位秦王用兵如神,五百骑兵就敢冲阵,确实是少有的帅才。”朱元璋微微颔首。

“确实有过人之处。不过这窦建德也太过轻率,连这种计都能上。朕当年在濠州,可没这么容易就中了敌军的计。”

徐达恭声道。

“陛下说得是。不过秦王的箭法,倒是与陛下年轻时一般精准。”朱元璋摆摆手。

“什么叫演示局?这些后人说话怎么这般古怪。不过这一战确实打得漂亮,调兵遣将,进退有度。”

徐达正要说话。朱元璋却陷入沉思。那黄河边的伏击。

倒是让他想起自己当年智取滁州的往事。只是这位秦王。

为何总是亲临前线?难道就不怕有失?

这倒是与自己行事不同。大清位面。

康熙看着天幕中的画面。多尔衮和索尼陪在左右。

三人静静观看完这段唐初战事。“贞观先帝确实了得。”

康熙轻抚案几。语气中充满敬意。

“单骑冲阵,万夫不当,当真是将才。”多尔衮略显激动。

“皇上,臣看这五百骑破五千敌的战法,倒是与我大清八旗勇士有几分相似。”康熙微微一笑。

“不错,贞观先帝善用骑兵突击,确实与我大清骑射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那埋伏的手段,却又别有章法。”

索尼看着天幕中闪过的弹幕。有些困惑。

“这些后人说的‘演示局是什么意思?”康熙思索片刻。

“想来是说这仗打得太漂亮了。不过贞观先帝能在二十二岁就统一北方,确实是千古难得的英主。”

多尔衮再次开口。

“皇上也是年少英才,十四岁就亲政...”

康熙抬手轻轻一挥。

“贞观先帝是千古明君,不可妄加比较。倒是他用兵之法,确实值得我等学习。尤其是那声东击西、示弱实强的计策,更是高明。”

“对了,让人去查查史书,朕想多了解些贞观之治的典故。”“这位先帝不但善战,治国之道想必也大有可学之处。”

多尔衮和索尼对视一眼。

都看出了皇上眼中的求知欲。

这位年轻的皇帝。

对古今治国之道一向充满兴趣。想来这贞观故事。

又将是他夜读的新题材了。

“你等可看到了,这就是贞观先帝的英勇事迹啊。”

“怪不得史书上都说他文治武功冠绝古今。”

“二十二岁就统一北方,我们这个年纪还在读书赶考呢。”

“那有什么法子,人家是天子之子,我们是平民百姓。”冷不防有人反驳。

“你这话可说差了,大唐立国之前,不也是混战割据?谁当时知道李家能得天下?”周围人纷纷点头。

这才是真正带兵打仗的本事。不像现在朝廷打仗。光会收税派兵。

“不过我倒觉得窦建德挺有意思,被抓了还能打趣。”有老者捋须叹道。

“这就是格局啊,输了也要输得体面。”

“那倒未必,说不定是故意讨好秦王,好保住性命呢。”

“你们说,要是让我们现在的将军看到这天幕,会作何感想?”众人不禁莞尔。

纷纷摇头。

现在的将军哪有这般胆识。

见了敌军先想的是保住自己的小命。

正说着。

忽然想起隔壁茶馆说书先生还在讲着当朝的战事。大家不禁面面相觑。

这看了天幕里的精彩战事。

再去听现在的战报。

怎么都觉得少了几分意思了。

【李二遭到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的嫉妒,李建成故意送给李二一匹没有训好的胡马,准备把他摔死。可李二从小经常落马,一连被摔下来三次都没事,也知道了李建成的阴霾。】

【之后李建成和李元吉又设宴邀请李二,在酒里下毒,痛的他吐血不止。幸好有淮安王李神通护送才免去一死。】

【李渊知道此事后也只是说秦王不善饮酒。在两位皇子的步步紧逼下,房玄龄和杜如晦一起劝说秦王诛杀太子和李元吉。李二连夜觐见李渊,控告太子和李元吉与两位继母私通。】

【李渊气的头都绿了,下令召见两位皇子。次日李二在玄武门撞见两位皇子。李元吉心虚搭弓射向秦王,三箭未中。李二反手一箭就射死了太子。】

【诛杀兄弟后,李二的坐骑受惊,带着他跑进树林摔下了马。李元吉看中机会,冲上前去就要勒死他,却被赶来的尉迟恭一箭射死。】

【得知玄武门发生兵变,太子和元吉手下的两千党羽冲往玄武门展开混战。尉迟恭拿起两位皇子的人头,吓得这帮人马四散奔逃。】

【李二借口担心李渊受惊,让尉迟恭去给李渊当警卫,实则是将父亲软禁。李渊正在湖里划船,看见尉迟恭手持长矛,浑身是血,手里还提着两颗人头,预感今天要完。】

【可尉迟恭并未动粗,只是告诉他太子和齐王造反,秦王杀了他们,劝李渊立秦王为太子李渊马上回应这就是自己所想。三天后李渊立秦王李二为皇太子。】

【李二武德年间不讲武德,吓得李渊几天都不安宁。再不挪屁股就要变先皇了,干脆颁布诏书先给自己封了个太上皇。】

【两个月后他又苦劝李二,皇帝这行水太深,爹年纪大了把握不住,还是你来吧。可李二却严词拒绝,第二天李渊又苦苦相劝,李二只好勉为其难答应了他。】

——“画面逐渐从历史剧变成宫斗剧···”

——“史书:这一切都是和平交接。弹幕:我们都懂的,都懂的”——“李二:我不想当太子。李渊:不,你想。”

——“李渊:皇位太重了,儿啊,接手吧。李二:不要。李渊:求你了。李二:好吧。”——“讲道理,李二这么能打,送匹烈马想摔死他,这不是给他送装备吗?”

——“玄武门外箭法对决:李元吉三射未果VS李二一发入魂。”一—“李渊:今天的船怎么划得这么慌张。”

大唐位面。李渊端坐在案前。面色阴晴不定。

李建成、李二和李元吉三兄弟分立两侧。各自神情复杂。

殿内一时寂静无声。

“这天幕上都是些什么胡言乱语!”李建成先打破沉默。

声音中带着几分慌乱。

“父皇明鉴,儿臣岂会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李二冷眼看着天幕。

嘴角微微上扬。

他倒要看看这后人如何描绘这事。李元吉坐立不安。

时不时偷瞄李建成和李二。额头己见汗珠。

这天幕怎地如此邪门。

竟将未来之事都能显现。

“荒谬!”

李渊猛地拍案而起。

“朕的儿子怎会自相残杀!还说什么软禁朕,简直是无稽之谈!”

李建成连忙附和。

“正是,父皇英明。这天幕定是妖人所为,故意挑拨离间。”

“这些不像汉字的文字是何意?”

李二突然开口。目光依然盯着天幕。

“还有这弹幕,说话倒是有趣。”

李元吉看着画面中自己的结局。不禁打了个寒颤。

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脖子。

暗自思忖要不要先下手为强。李渊注意到儿子们的异样。心中暗叹。

这天幕当真是可恨。好好的一家人。现在都疑神疑鬼。“父皇。”李二忽然起身。

“儿臣觉得这天幕说得不无道理。”

殿内气氛骤然紧张。

李建成和李元吉同时站起。手已按在佩剑上。

李渊也猛地转头看向李二。

“您确实该享享清福了。”

李二微微一笑。

“不如···”“住口!”

李渊厉声打断。

“都给朕退下!”

三兄弟行礼退出。

各怀心思。

大明位面。

崇祯坐在御案前神情凝重。周围大臣们个个噤若寒蝉。“真是好手段。”崇祯目光如炬。

“这李家兄弟,演的一出好戏啊。魏忠贤小心瞥了眼皇帝。

试探着开口。

“皇上,这玄武门之变......”

“朕知道你要说什么。崇祯打断道。

“李二确实有才,但这等夺嫡手段,实在是一旁的袁崇焕却道

“陛下,臣倒觉得此事另有深意。天下大乱之时,太子与齐王不思为国,反倒结党营私秦王起兵诛乱,也是无可奈何。

“陛下,臣观这段史实,倒觉得李渊处置得当。身为人君,有时顺势而为,未必是坏事。”

温体仁忍不住进言。

崇祯目光一凛。

“温卿是说,朕该向李渊学习?”殿内气氛顿时紧张。

温体仁忙道:“臣不敢。只是感叹李渊识时务,才有贞观盛世。”“盛世··”

崇祯轻声重复这个词。眼中闪过一丝苦涩

“可朕这大明,却是内忧外患。李二尚目能以五百骑破五千敌,朕的将士却连区区流寇都剿不清。”

王承恩躬身道:“陛下勿忧,只要...”

“行了。”

崇祯摆摆手

“这天幕倒是有意思。朕倒要多看看这贞观之治是如何开创的。也许··”只是无人敢说。

大唐与大明的情况。

到底有多么不同。

那盛世的希望。

恐怕只能留在天幕中了。

【公元626年八月初九,李渊禅位李二,李二改武德为贞观。】

【当了皇帝的李二也并不独断专行,文武百官争相上谏,光是魏征就上奏两百多条。连隋炀帝时期在朝堂上摸鱼的滚刀肉封德彝,在他手下也变得能言善谏。】

【李二远征高句丽时俘杀二十余万人,因天气转凉没有准备冬季作战,选择保全手下将士,放弃了丰功伟业。】

【可这样惜民爱兵的举措,却在泡菜国电影中被他们描述成一箭射瞎了唐太宗,唐军被大韩吓退,原来泡菜国的历史书真的可以随便编。】

【唐初连年战火,人口数量锐减。李二鼓励寡妇再嫁,自己就作为表率娶了几个,其中还有嫁过几次的萧皇后。因陪伴过六位皇帝,人送外号“六位帝皇玩”。】

【李二还下令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死刑必须上报朝廷。在整个贞观年间,全国被判死刑的才29人。贞观6年死刑犯较多,李二让他们全部回家安顿后事,第二年秋季再来受刑。】

【结果死刑犯们如期而至,无一人逃亡。太宗大喜,下令大赦。】

【人常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唐太宗却主张万民平等。被他征服的可汗都允许带武器上殿,叫太宗一声天可汗。他还在战场上用嘴帮突厥将领吸出箭伤脓血,感动14名可汗。】

【在他及后世的统治下,国家逐步走向巅峰。盛唐版图巅峰时达到了1237万平方公里。】

【公元649年,千古一帝唐太宗驾崩于终南山上。勇冠三军的李二却因善于治国,被谥号为文皇帝。他满足了人们对完关封建帝王的一切幻想。】


    (http://quwenw.com/book/EEEFC0-3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