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生来便是皇孙。
不曾经历创业艰辛。没有兄弟争位。也没被外戚干扰。在位期间国力鼎盛。更是活到八十多岁。怎么想。都该是自己才对。
“说起来,唐朝的太宗也算英明君主。”
刘墉说道。
“只是他夺位之事,与这第二条不符。”
乾隆微微颔首。
心中更添几分得意。自己继位时顺理成章。哪像李二那般血腥。不过转念一想。
这天幕显示的可是后人评说。
莫非真有比自己更有福气的君王?
“朱元璋虽是开国之君,但他创业维艰。”高斌说道。
“倒是永乐帝略微接近些。”和珅立刻摇头。
“永乐帝靖难之役,也算兄弟相争了。”乾隆听着众臣议论。
忽然想到一事。若真是评说自己。
后人为何如此吊人胃口?
难道真有比自己更符合这些条件的帝王?
“朕倒要看看,这后人眼中的福星,到底是哪位帝王。”乾隆端起茶盏。
众臣也都屏息期待。毕竟这般完美的条件。
就算是眼前这位自诩十全老人的皇帝。也未必能完全符合。
乾隆放下茶盏。目光灼灼。
纵使他自认为是最有福气的帝王。此刻心中也不免有几分忐忑。
究竟是哪位帝王。能让后人如此认同?
【他就是大清帝国的乾隆皇帝。乾隆皇帝执掌朝政63年,是龙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
【乾隆“五一七”皇帝活到89岁,是龙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在他的任内,清朝国力达到了鼎盛。他本人六下江南,可以说事业生活两不误,个人生活十分潇洒。】
【乾隆不仅是命最好的皇帝,更是龙国历史上更适合做皇上的皇帝。龙国历史上很多皇帝就其本身而言,其实就是一个普通人,是命运把他们推到了皇帝的这个位置上。而有些皇帝更应该是诗人、帮会大哥或者本匠等等,根本不适合做皇帝。】
【而乾隆则不同,他是天生做皇帝的材料,从小就受到了做皇帝的职业训练。在他的治下,人口从他登基时的1.5亿涨到了后期的3亿。朝政方面更是稳定,各方势力均对他俯首称臣。】
【有人说乾隆晚年放纵和珅,致使和珅权力过大。其实乾隆既有重用和珅的一面,也有制衡和珅的一面。和珅权力再大,也无法成为董卓和曹操那样的人。以至于嘉庆上台之后,轻松即可将其拿下。】
【在乾隆的任内,他彻底消灭了准噶尔,平定了大小和卓和蒙古,解决了XJ和XZ的问题。收回了长城以外两倍于明朝面积的土地。】
【在位期间,他史无前例的五次免除全国百姓的钱粮赋税,总计白银超过亿两。在他与他的前辈共同努力下,清朝出现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
【就皇帝的个人角度而言,乾隆也非常注重自我修养。他没有玩物丧志,没有沉迷修仙炼丹。而是注重锻炼身体,健康饮食,最终让自己活到了89岁的高龄。】
【更难能可贵的是,后期他没有赖着不走,而是将皇位禅让给了儿子嘉庆皇帝,做了一个快乐的太上皇。】
【乾隆皇帝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一位命好的皇帝。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好命的皇帝,在他身后人们对他的评价却争议极大。喜欢他的人说他是一代明君,不喜欢他的人觉得他是个十足的昏君,是大清王朝的败家子。】
【那么文治武功如此杰出且创造了康乾盛世的乾隆皇帝,为什么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如此两极分化。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没想到最后还有个反转,评价两极分化”
——“原来是个富养系皇帝”
——“这不就是个会做表面功夫的皇帝吗”
——“这简直就是皇帝界的完美履历”
——“我爷爷康熙,我爸雍正,我命能不好?”
一—“从小受职业训练笑死我了”
一—“不是说和珅贪了11亿吗,怎么不提?”
大汉位面。
汉武帝看完天幕内容。面色阴晴不定。
一个出身显贵、生来就能当皇帝的人。竟然能有如此评价。
他登基时才七岁。
可从未像这般轻松过。张骞在一旁低声道。
“此人倒是颇有胆识,敢于开拓疆土。”
卫青思索片刻。
“能文能武,治国有方,确实不凡。不过为何后人对他褒贬不一?”汉武帝冷哼一声。
这位后世的帝王。
倒是占尽了天时地利。先帝打下的江山。早已稳如磐石。自己当年开疆拓土。何曾有过这般顺遂?内忧外患。外戚干政。哪一样少得了?霍去病插话道。
“三亿人口,那是何等繁盛?我大汉至今也未达此数。”司马相如轻声感叹。
“此人倒也风雅,能体察民情。五次免税,着实令人称奇。”汉武帝捋须沉思。
自己励精图治。开创盛世。
却也让百姓负担颇重。这后世的帝王。
倒像是含着金钥匙出生。天生就会享福。
不过既然后人对他评价不一。想必也有不为人知的隐情。东方朔打趣道。
“陛下,您说此人为何能做到这般清闲自在?”汉武帝摆手示意。
这后世的帝王。
虽说功绩斐然。
却总让人觉得少了几分开创之功。
自己起码知道创业维艰。而这位。
怕是已经习惯了现成的富贵。
董仲舒正色道。
“也许正因为他太过顺遂,反倒让后人觉得缺少了几分奋斗精神。”汉武帝若有所思。
一个不需要打拼就能享受盛世的帝王。确实容易招致非议。
不过这后世的评价为何如此极端?难道是这般完美的条件下。
反倒让人生出几分妒忌?众臣也都陷入沉思。这位后世的帝王。
到底是真的完美无缺。还是徒有其表?大清位面。康熙看完天幕内容。
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这位后世子孙。
确实将朝廷治理得并井有条。对内稳定势力。
对外开拓疆土。
倒是颇有自己当年的气魄。
“索额图,你且说说,这后世子孙是如何受到朕的影响?”张廷玉拱手上前。
“皇上,此子能有如此胸襟,定是得益于您打下的根基。三亿人口,国库充盈,可见是真正延续了您开创的盛世。”
康熙点头赞许:
这孩子能将大清治理得如此兴旺。倒也不负朕的期望。
只是这免税五次之事。未免有些铺张。
朕当年虽也体恤百姓。却从未如此大手笔。明珠恭敬道。
“陛下,此子能掌控朝堂六十余载,足见其能力不凡。”康熙轻抚龙案。
这后辈倒是懂得平衡之道。既重用大臣。
又不失君权不过那和珅一事倒是让人生疑若真如此能干。为何不早些铲除?徐乾学沉思道。
“此子虽有功绩,却也太过注重表面。”李光地接话。
“确实,这免税之策看似宽厚,实则显得过于浮华康熙深以为然
这后世子孙。虽说功绩不小。
却总觉得少了几分实干精神。自己当年南征北战。何曾有过如此悠闲?六下江南。倒像是为了游山玩水马齐小声道。
“陛下,此子能活至八十九载,想必也是得益于您的福泽。”
康熙微微颔首。
这后辈确实懂得养生之道。不像自己那般操劳过度。不过这般富贵安逸的人生。难怪会让后人评价不一毕竟盛世虽好。却也要防着奢靡之风看来这后世子孙。
虽说继承了自己的基业。
却也难免沾染了几分富贵习气。难怪后人对他评价不一。
这其中的缘由。倒是值得深思“传皇四子进殿。”康熙挥手唤来雍正。雍正见父皇神色凝重。连忙上前行礼。康熙看着天幕。眼中流露出几分担忧
“胤禛,你来看看你这儿子。”
雍正仔细观看。
不由得皱起眉头。康熙轻叹一声。
“你那儿子,虽说将江山治理得不错,却总让人觉得过于舒适。”
“这盛世来之不易,若是养出个贪图安逸的皇帝,岂了辜负列祖列宗的心血?”
“父皇所言极是...
雍正正色道
“儿臣定当严加管教。”康熙沉吟片刻。
“朕看这后世评价,说他是天生的皇帝。”
“胤禛啊,这话可不是好话。皇帝岂能天生就会?那是要吃尽苦头才能领悟的道理。”雍正郑重点头。
“儿臣明白。这皇位上的人,须得时刻警醒,不能过于安逸。“你去告诉弘历,做皇帝不是享福,而是担责任。
康熙叮嘱道。
“这弘历虽说也有功绩,却总觉得欠了几分沉稳。你要多教导他,莫要让他养成骄奢之气雍正躬身应是。
“儿臣必当谨记父皇教诲,好生管教弘历,绝不让他染上这等习气。
“去吧,望你能将这香话说进弘历心里。大清的江山,可不能败在这享乐之心上雍正退出殿外。
心中已在盘算该如何教导自己的儿子。既然天幕显示后世如此。
那就更要未雨绸缪及早调教才是。大唐位面。
“魏征,此子倒是个妙人。
李二将琉璃杯中的茶水一饮而尽。眼中闪过几分兴味。
魏征捋着胡须。语气平和
“这位后世帝王,看似完美无缺,却引来如此争议,倒像是一道难解的考题。”房玄龄突然想到什么。
“这后世争议,会不会与科举选才有关?陛下您看,他虽提到军功政绩,却未曾说及选拔人才之事。
李二眼前一亮
“确实如此。朕当年设立科举,为的就是选贤任能。这位帝王如此富贵安逸,不知他朝中文臣又是如何选拔的?”
长孙无忌接话道
“听闻后世科举越发繁复,不知这位帝王在位时,考试又是何等光景?”
“说到这个,倒是让人好奇。”
杜如晦拿起茶杯。
若是选才不当,难怪会遭人非议。正说话间
天幕画面突然转换。众人不由得屏息凝神。新的画面徐徐展开。
意是一段关于科举考试的记载·····
【你知道史上最牛的一届科举精彩到什么地步吗?八卦密的吃瓜吃到撑,大佬密集的膜拜跪倒。】
【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这届考试全国40万人参加,最终录取进士38人,录取率低至0.097%。苏轼都只考了第二名,没办法,这届实在太牛了。】
【唐宋八大家这届就占了三个。宋明理学的引路人张载,程朱理学的奠基人之一程颢,吕惠卿、曾布、章惇,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成员,都是在这届。】
【这届进士上了《宋史》有列传的就有24人,而这一届的主考官是欧阳修。那么问题来了,苏轼是第二名,第一名是谁?】
【章衡,苏堤就是他建议苏轼修的。苏轼说他是子平之才,百年无人望其项背。章衡有才这个事是毋庸置疑的,但比苏轼有才这件事就很有掰头了。】
【这届科举不仅有标志性的意义,精彩的八卦也很多。先说意义,这届科举是宋朝古文动的重要行动。我们现在看文言文还得看注释,了解古文的含义才能看懂文章,这就很难了。
【但宋朝初期曾非常流行“太学体”,读起来才难,翻译成白话都看不懂。因为这些文章的特点就是不讲人话,句句都是复杂的生僻字。】
【我们都知道欧阳修是这场古文运动的领袖,就是因为他看不惯这种故弄玄虚的文风好好整顿一下文坛。而机会正是1057年的这次科举。这次他作为科举主考官,只要打压太学体,树立新标准,文坛风向立马改变。】
“卧槽40万人!老祖宗卷起来也这么狠?
“苏轼都只能考第二,这届太离谱了吧!”
“不愧是神仙打架的朝代,这含金量绝了”
“录取率0.097%?现在高考都没这么恐怖”
“章衡:我才是第一名!为啥都在聊苏轼?”
“神仙打架我们吃瓜,这届太精彩了!”
“这一届真的是人类群星闪耀时啊!”
后汉位面。
刘秀目光如炬。
紧盯着天幕。
他本是马上得天下。
对这种文人雅事并无太多兴趣。但这一次。
他却看得入了神。
(http://quwenw.com/book/EEEFC0-5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