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么一说,朕倒想起来了。”
“土木堡之变后,那些藩王们也是这般。明明没有实力,却想着谋朝篡位。这些小国怕不是也想借此博取名声?”
朱祁镇眯起眼睛。
目光闪烁。
“联现在最好奇的是,这些国家的君主到底是如何对民众交代的。”
“难道就不怕被人笑话?还是说在他们那里,这种行为反而会赢得支持?”朱祁镇摇头轻笑。
王振看着天幕上变换的画面。
“也许他们的想法和我们不同。就像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觉得抢掠是光荣的事,而我们大明却认为这是野蛮行径。”
“世界竟然已经变成这般模样。朕倒要看看,这些国家最后会不会因为这种行为而亡国。“若是在我大明,这样的官员怕是早就被革职查办了。”
朱祁镇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操练场上的将士们看着天幕。
纷纷议论起这些荒唐事来。平日里刀光剑影的军营。此刻倒成了最热闹的地方。
“就这点人马还想横扫千军?”
“莫不是以为打仗和过家家一样简单?”行军打仗这些年。
见过狂妄的。
却没见过这般不知轻重的。就连那些拼死抵抗的敌军。也知道要量力而行。这些小国倒好。
仿佛完全不懂兵法韬略为何物。
“说句实在话,我们一个营就能把他们全部拿下。”
“何止,怕是一个排就够了。”
看着这些国家的举动。
让人不禁想起从前带新兵时的情形。那些初入军营的毛头小子。
好歹还知道先学步伐、操练武艺。这些小国怕是连基本的操练都没有。就敢大言不惭地叫嚣天下。
“也不知道他们的将士是怎么想的。”
“怕是连刀都握不稳吧。”
年轻的士兵们虽然平日里气盛。但看到这般情形也只能摇头叹息。打仗讲究的是实力。
光靠嘴上功夫。
怎么能在战场上立足。
倒是那个速战速决的得国。做事干脆利落。反而值得钦佩。
“这要是真打起来,岂不是比演练还简单?”
“那可未必,说不定他们还有什么特别的本事。”虽说是在取笑这些小国。
但大伙心里也都明白。这世道早已不同往日。
就像教场上的新式武器一样。
有些事情光靠老经验已经不够用了。不过这般不知天高地厚。
倒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第七个,坚不可摧的马奇诺防线。】
【当年发国人为了对抗得国,消耗大量资源建立了这条防线。按照他们的说法,这是相当有安全感。】
【从结构上来看确实如此,5800多个永久工事,钢筋混凝土厚度夸张到3.5米,300毫米厚装甲塔堡。再加上各种雷区和陷阱,把得国军方都给看麻了。】
【但发国人忘了一件事,就是一战的时候他们会绕路。得国人再次发现了发国人这条防线的致命漏洞,短。】
【于是机械化部队绕过了这条防线,开启了闪电战。于是不到六个星期的时间,发国人就投降了。】
【后人们点评这简直防了个寂寞。看看我们老祖宗修的长城,果然长才是硬道理。】
【第八个,玉米大帝赫鲁晓夫。】
【这个梗并不是因为他喜欢吃玉米,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苏李安特别重视重工业发展,导致农业生产渐渐落后。战争和扩张让颓废的农业更加雪上加霜。】
【这边斯大林正在头疼,那边乌某兰却实现了粮食大丰收。一切都是赫鲁晓夫和玉米的功劳,他老人家发现黑土地很适合种玉米,于是就靠着玉米实现了大丰收。】
【其实黑土地种别的也一样,于是赫鲁晓夫成了坚定地玉米战士,锲而不舍的向小麦战士斯大林推销玉米。直到小麦战士去世,他也没推销成功。】
【后来他接替斯大林成为苏李安领袖之后也没有忘掉好哥们玉米,于是安排苏李安大面积种玉米,知道表面上满足了自己的种植目标。】
【他不知道的是,不是所有土地都适合玉米。野蛮种植之外还有许多人学习他到处种玉米,于是苏李安的农业危机再次爆发成功。
【在一片骂声中,赫鲁晓夫狼狈下台。真是成也玉米,败也玉米。】
“这防线防的是空气吧2333”
“发国:这防线固若金汤!得国:我从旁边走好了”
“史上最强玉米推销员实锤了”
“斯大林:我寻思小麦也挺好的?”
“长城永远滴神!”
“花了那么多钱就整了个锅盖,我直接笑死”
“农业:我为什么要承受这些?”
大秦位面。
秦始皇凝视着天幕中的画面。
嘴角渐渐扬起一抹笑意。
“后世人说得对,长才是硬道理!朕果然没有看错。这马奇诺防线修得再坚固,还不是被人轻易绕过去了。”
秦始皇站在巍峨的城墙上。
黑色的龙袍被山风吹得猎猎作响。
李斯恭敬地立在一旁。
眼见天幕中后人对长城的赞誉。
也不禁挺直了腰板。
“陛下高瞻远瞩,早就想到了这一点。这长城不仅绵延万里,更是因地制宜。”
“哈哈哈,这些后世人倒是有意思。朕原本还担心耗费这么多人力物力,不知是否值得。现在看来,这长城当真是利在千秋。”
秦始皇负手而立。
俯瞰着脚下正在紧张施工的场景。
神情越发坚定。
“臣听说工地上的百姓们最近也都议论纷纷,都说陛下果真是为子孙后代着想。”
蒙恬走上前来。
军靴在青石板上发出沉稳的声响。
“既然如此,朕要重重赏赐那些参与修建的百姓。让他们知道,他们不是在做无用功,而是在为大秦创造永世功勋!”
始皇帝的目光扫过远处连绵的群山。
仿佛已经看到了这条巨龙盘踞山脉的雄伟景象。
“这些后来的国家,修个防线还修出了笑话。倒是衬托出我们长城的气派。臣看那些将士们现在干劲更足了。”
秦始皇的声音里充满了自豪与欣慰。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
“朕现在更要加快进度了。让天下人都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雄关漫道!这长城不仅要修,还要修得比现在更壮观。”
“陛下英明。臣觉得可以多征调些能工巧匠,把关隘要塞都修得更加坚固。”
“对!朕要让这长城成为千古传颂的奇迹。看看这些小国的防线,还不及我们长城的万分之一。后世人能看出长城的好处,朕心甚慰。”
“各地送来的石料越来越多,工匠们也都摩拳擦掌,想在这千古工程上一展所长。”
“好!非常好!传令下去,增加赏赐,加快进度。朕要让这长城成为万世之基业。看到后人如此推崇,朕现在是干劲十足!”
始皇帝的声音在山风中回荡。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东汉位面。
曹操站在邺城的高台上。
目光深邃地注视着天幕中的景象。漆黑的战袍在夜风中轻轻摆动。映衬着他坚毅的侧脸。
“马奇诺防线····这些后人倒是会造。三米多厚的钢筋混凝土,装甲堡垒,确实令人叹为观止。可惜啊,再坚固的城墙,也抵挡不住人心。”
荀彧长袖轻拂。
立于曹操身侧。
“明公所言极是。这发国人只知修筑防线,却忽视了战争的本质。”
“若换做明公,定会料敌先机,未战已知其必败。”
“文若说得对。当年我率军南征北战,从不单靠城防。”
“有时需要以进为退,有时干脆虚张声势。这发国人修了防线就以为高枕无忧,却不知战场上瞬息万变。”
曹操负手而立。目光穿透层层夜色。
“至于这个赫鲁晓夫,倒是个有趣的人物。为了一己之见,竟把整个国家都拖下水。”“他这种独断专行的性格,倒让我想起当年的董卓。”
“明公慧眼如炬。这人只知道强行推广玉米,却不懂得顺应天时,结果自取其辱。”程昱捋着长须。
若有所思地望着天幕。
“其实他的初衷未必不好,只是太过刚愎自用。治理国家如同行军打仗,需要因地制宜,随机应变。”
“朕当年即使在河北推广屯田,也是根据当地情况来定的。”
“说起来,这天幕倒是个好东西。让我们能看到后世之事,倒也省了许多弯路。不知道这后面还有什么有趣的故事。”
曹操的眼中闪过一丝智者的光芒。
“这些后人的战争方式确实令人大开眼界。他们的机械化部队,倒是让我想起了当年的铁骑。”
“只是不知道,千年之后的人们,会如何评价我们这个时代。”大明位面。
老朱站在南京宫殿的高台上。
宽大的明黄色龙袍在风中微微起伏。
天幕中闪过马奇诺防线和玉米大帝的画面。画面即将切换到下一段影像。
“说起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外国人,朕倒是想起了一件事。”
“当年在淮西剿匪时,就遇到过一伙专门倒卖军需的乱贼,简直是丧尽天良。”
老朱的眼神中透着愤怒。
刘伯温轻摇手中的扇子。
“陛下说得是,臣听闻那东洋倭寇中,就有一支军队最是无耻。”
“他们不顾军令,专门与敌军做买卖,甚至连天蝗的东西都敢卖。”
“哦?竟有这等荒唐事?看来天幕接下来要说的,就是这段故事了。”
“一起看看,这些无耻之徒到底都做了些什么勾当。”
老朱的目光紧盯着天幕。等待新的画面展现。
【二战期间,有一支人送外号“窝囊废”师团。这个师团遭倭国皇军痛恨却深得龙国军队喜爱。】
【1945年8月,小日子投降的消息传到了泰兰德首都。在这里安逸了快两年的大阪师团已经彻底忘了战争的样子。他们一个个吃的面色红润、肥头大耳,跟那些战争结束后缺少衣食、骨瘦如柴的同僚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且他们的衣服和装备简直豪华的跟开战前没什么区别,更离谱的有些单身小青年还攒下了彩礼,就等着回国后结婚生子重操旧业。】
【接受投降时这支部队根本就没有反抗的意思,还一个个手舞足蹈的登船回国。回到老家的第二天就干起来老本行,跑到老美基地售实战争中的纪念品。这伙没心没肺逢战必败的倭国兵就是二战龙国最爱打的大阪军团。】
【美军对这只军团的评价是“爱好和平的使者”,倭国当时征兵组建军队都是就地征兵。大阪自古以来就是倭国著名的商业城市,大阪市民个个精的跟猴子似的,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做买卖。】
【俗话说“三年学个庄稼汉,十年学个买卖人”,每个大阪人祖上都是生意人,所以打小就练就了一手发财致富的鸡贼本领。每天老婆孩子热炕头,根本不屑于为天蝗卖命,所以根本不吃军国主义武士道精神那套说法。】
一—“笑死,二战第一摆烂师团”
一—“战后直接卖纪念品,这经商头脑我给满分”
一一“为天蝗卖命?不如为钱卖命实在”
一—“这哪是师团啊,这分明是个流动商贸团”
——“攒彩礼可还行,这是去当兵还是去挣钱啊”
一—“什么叫商人本色啊,这就是了”
——“其他师团:你们这样让天蝗的脸往哪搁啊”
大清位面。
康熙身着明黄色蟒袍。立于紫禁城的乾清宫内。
目光紧盯着天幕中大阪师团的种种行径。宽大的袖袍下。
他的手微微颤抖。
既有些气愤。
又带着几分难以抑制的笑意。
“这些倭人,真真是让朕大开眼界。”
“朕在位六十一年,走遍大江南北,见过的奇人异事不计其数,却也没见过这般荒唐的军队。”
康熙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玩味。张廷玉正襟危坐于御案旁。
“皇上说得是。这支军队,倒像是把战场当成了市集。”“他们这般行径,简直比我朝的奸商还要狡猾。”
“张爱卿此言差矣,朕倒觉得这支军队有几分意思。”
“你看他们,明明穿着军服,却心系生意。打仗时想着做买卖,投降时还不忘积攒彩礼。康熙的目光中闪过一丝智慧的光芒。
“倒让朕想起了当年派遣使臣出使欧罗巴,那些商人也是这般精明。”
“臣惶恐,此事与当年的互市通商可大不相同。这支军队已经到了背叛天蝗的地步。”“正是因此,朕才觉得有趣。”
“你想想,这些大阪商人,从小就在经商之道中长大。他们深知逐利之道,自然不愿意为他人卖命。”
“这倒让朕想起了我朝的江南商人,虽然精于算计,却也为国家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康熙轻抚龙案。
(http://quwenw.com/book/EEEFC0-7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