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2450万被屠到400万!科普五胡乱华,北方古人瑟瑟发抖!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9章 2450万被屠到400万!科普五胡乱华,北方古人瑟瑟发抖!

 

杨修微微一笑。

“您不是常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吗?这位王爷可是把天下人的额度都给占了。”

“你这张嘴啊···”曹操摇头感叹。

“不过话说回来,这位王爷倒是让朕想起一事。”

“当年江东那边,不也传言说朕有好几十个儿子么?这下可好,连朕的谣言都被人比下去了。

杨修正要接话。

却见曹操的目光又转向了天幕。

显然是对这个奇特的藩王来了兴趣。这位乱世枭雄。

此刻倒像个看到有趣故事的文人。

【在朝廷已经下令要控制人数的情况下,他还能搞出这么多孩子。说明这些人全都是顶风作案,根本没把朝廷当回事。】

【庆成王只是晋藩当中的一脉,像晋王这样的藩系山西有三个。除晋王代王之外,还有一个沈王,全是造人高手。】

【到了弘治十五年,山西终于扛不住了。这意味着全山西人民一年到头忙活过来,最后没攒下多少钱不说,反而还欠了皇家20多万石粮食。】

【要么这个地咱也都别种了,咱都洗手去给你们家做妾得了。】

【无奈之下,到了明武宗正德四年,朝廷终于来了一把狠的。规定以后各个藩王不是朝廷认证的侍妾,生下来的儿子一律不许向皇帝请封。】

【还有那些没娶正妻就出去瞎搞的,同样也不给你孩子爵位。】

【老朱册封藩王本来是想像元朝那样,用宗王出镇的方式维持统一,避免明朝二世而亡。这只能算是一个折中的办法。】

【朱允炆登基后削藩其实也没有问题,只是他手下能干事的正经人太少,夹带私货的太多把他给坑了。】

【而朱棣更加矛盾,他知道藩王不能留。但他起兵又是拿恢复太祖旧制当口号,那就只能把藩王的军权去掉。】

【这些人都觉得眼下这些藩王的问题,将来老朱家那天出来个牛人皇帝,就能解决祖宗遗留下来的麻烦。】

【没想到朱家人代代滚雪球,最终到了明思宗这一代时问题全部集中到一起,解决起来也就麻烦了。】

——“这是人口增长计划啊”

一—“皇家饭票批发中心”

——“我们不造反,我们只造人”

——“洗手去做妾笑死我了哈哈哈”

一—“一个藩王顶一个人口大省”

——“人口增长速度远超GDP”

——“山西人民:我们种地难道是为了当慈善家?”

——“这条禁令就跟没看见一样”

大宋位面。“这太荒唐了!”

宋仁宗猛地从龙座上站起。

“这样的藩王制度,简直是在自取灭亡!”

范仲淹站在一旁,缓缓开口。

“陛下,老臣以为这正印证了‘家贫则独善其身,位高则兼济天下’的道理。”“这些藩王不思报国,只顾享乐,如何能担当守土之责?”

“范卿所言极是。”宋仁宗抚须叹息。

“朕向来推崇以文制武,减少诸王权势。”

“没想到这明朝反其道而行,给了藩王如此大的权力,最后却沦为养猪场!”

“陛下说得妙。”

富弼在一旁笑道。

“这些藩王,占着朝廷的体禄,不思报国,反倒把造人当成了终身事业。怪不得山西百姓都要改行去做王妃了」。”

“联现在总算明白,为何祖宗要定下这般严格的宗室制度。”宋仁宗走到天幕前。

“我朝宗室虽然优待不及,但至少不会出现如此荒唐的事情。”“二位爱卿,这天幕可真是一面明镜啊!”

“正是。我朝宗室虽然清贫了些,但更能明白‘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道理。”范仲淹正色道。

“这明朝的藩王,怕是连‘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道理都忘得一干二净了。”“你们说,若是让包拯去查查这些藩王的账目··”

宋仁宗突然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富弼和范仲淹相视一笑。

不约而同地想象起了包拯踏入这些王府的场景。那些整日只知道享乐的藩王们。

怕是要被吓得魂飞魄散。

大唐位面。

“真是令人不可思议!”李二瞪大了眼睛。

“魏征,你可见过如此荒诞之事?”“陛下,臣倒觉得这事颇有意思。”魏征捋着胡须。

“您看这些藩王,一个个都成了繁衍专家。”

“可惜他们只知道制造麻烦,不懂得为国分忧。这跟当年的汉朝宗室倒是有几分相似。”“朕记得汉朝宗室也常闹出乱子,但似乎没这么夸张。”

李二站起身来。

“一个藩王竟然能生出一百多个儿子!就算是朕的几个不成器的儿子加在一起,也不及他一人的数量。”

“陛下说笑了。这些藩王不过是在享乐罢了。”魏征正色道。

“相比之下,我大唐宗室虽然人丁也不少,但都各有职司。”

“像太子殿下就能独当一面,为陛下分忧。”

“说得对!朕当年定下宗室制度时就考虑到了这一点。”

李二走到天幕前。

“宗室子弟若想享受优待,就得为朝廷出力。像这样只知道享乐的,朕早就......”

“陛下请息怒。”

魏征打断道。

“不过这山西布政使也真是难做。一年到头忙活,最后还倒欠了二十万石粮食。”“若是让房玄龄去当这个布政使,怕是要气得写一百篇奏章。”

“哈哈哈!”李二突然大笑起来。

“说起来,朕倒是有些同情那些王妃。”

“你想想,这么多儿子,她们得记多少名字?怕不是要把府上的下人都认错。”魏征也忍俊不禁。

“这些王爷怕是连自己几个儿媳妇姓什么都记不清。若是让陛下去做个考试,考考他们认不认得自己的儿子···”

大元位面。“这也太离谱了!”

元世祖忽必烈喝了口酒。

“你们看看,这就是汉人学我们蒙古人的结果。”“大汗,这些藩王确实有些过分。”

阿合马摇了摇头。

“我们蒙古虽然也重视子嗣,但至少懂得节制。这些人倒好,一个个比种马还厉害。”“朕当年分封汉地诸王时,想过会出乱子,但没想到他们竟然搞出这种事情来。”

忽必烈咪起眼睛。

“蒙古贵族养几个儿子是为了壮大部落,可他们倒好,完全是在给朝廷找麻烦。”“大汗英明。这些藩王简直是把咱们的制度学歪了。”

阿合马继续说道。

“我们蒙古人讲究子嗣多是为了部落强大,他们却只顾着享乐。这山西一省的粮食都养不起他们!”

“哈哈,朕倒是想问问他们。”忽必烈突然大笑。

“你们这些儿子,能有几个会骑马射箭?”

“怕不是一个个都只会吃喝玩乐。就这样还想效仿我们蒙古人的制度?”“大汗说得是。他们只学到了表面。”

阿合马接话。

“我们蒙古贵族的子嗣虽多,但个个都要参与军政。”“这些人倒好,光知道生,不知道养,更不知道治。”忽必烈端起酒杯。

目光中闪过一丝戏谑。

“要是让这些藩王去草原上住上一年···看他们还有没有心思整天造人。怕是连自己都顾不上了。”

阿合马看着天幕。也忍不住笑了。

“这些人要是真去了草原,怕是连马都骑不稳,更别说打仗了。”这一幕让古人们不禁感慨这些藩王的荒唐。

山西百姓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

就这样被一群只知道享乐的藩王挥霍殆尽。朝廷的禁令在他们眼中形同虚设。

仿佛皇权在这些王府门前就失去了效力。

这家人倒是把“多子多福”这句话理解得透彻。怕是连民间的普通百姓都不敢这般肆意妄为。一想到那些藩王府里乱成一锅粥的场景。

就不禁让人忍俊不禁。

那些儿子们怕是连自己的兄弟都认不全。走在街上遇到了也只能装作不认识。

更有趣的是那些准备“洗手不做皇粮农”的姑娘们。看来是打算转行去做王妃了。

这倒也不失为一条出路。

只是不知道进了王府之后。

要怎么在众多妃嫔中脱颖而出。看来这老朱的一番好意。

最后反倒成了后患。

本想效仿元朝的藩王制度。

没想到这些藩王只学会了享乐。把守土安民的责任都抛到了脑后。这一代代积累下来的问题越滚越大。最后竟然成了无解的难题。

原来皇权并非永远牢不可破。只要给了特权。

就总有人会钻空子。这山西三个藩王。

怕是要被后人当作反面教材记上好一阵子了。天幕的画面渐渐转暗。

新的影像开始浮现。

真实的五胡乱华究竟有多可怕?看来。

又是一个令人震撼的历史场景···

......

【史书上一笔带过的五胡乱华究竟有多可怕?】

【如果说你不小心穿越到了那个年代,在北方并且是汉人,那么建议你赶紧先结果了自己。】

【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以现代人的思维,你根本承受不了那个时代的残酷。】【西晋妖后贾南风乱政,导致了八王之乱,西晋国力走向下坡。】

【到了公元311年,由匈奴、羌族、羯族、鲜卑和氐族组成的五胡攻破晋都洛阳,西晋灭亡。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五胡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屠城,汉人的性命不如猪狗。在135年的时间里,北方汉人从2450万被屠到不足400万。】

【城墙上全是汉人的人头,城外堆满了尸体。可以说当时北方的汉人几近灭绝。】

——“““按暂停!我要退出这个副本!”

——“2450万到400万,这数据太吓人了”

——“穿越者:请问哪里有退票窗口”

——“原来历史课本已经给我们打了马赛克”

“北方人表示瑟瑟发抖”

——“这比丧尸片还可怕啊兄弟们”

—一“突然庆幸自己生在现代”

一—“建议把这段历史拍成纪录片”

大明位面。

“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五胡之乱?”老朱的声音中带着怒意。

“朕还以为不过是几个异族在北方胡闹,没想到竟然如此残暴!”徐达站在一旁眉头紧锁。

“这些胡人简直丧尽天良,仅仅百年时间就让北方汉人死伤过半。看来当年那些传说都是真的。”

“朕当年在淮河一带讨饭时,就听人说过北方的惨状。但朕没想到会是这般地狱景象。”老朱猛地一拍案几。

“怪不得当年那么多北方人逃到江南,原来是这个缘故。这些胡人,竟然把人头挂在城墙上!”

“这些胡人把咱们汉人当牲口一样对待。”

徐达攥紧了拳头。

“陛下,幸亏当年您起兵,才让我们摆脱了元人的统治。”

“要不然,怕是又要重演这段惨剧。现在想想,元人对我们已经算是仁慈的了。”

“哼,朕倒要问问那些写史书的人。”

朱元镇盯着天幕。

“为何把这段历史写得如此轻描淡写?是不是觉得咱们贫苦出身的人,连这些真相都不配知道?”

“那些史官,一个个躲在南方写历史,根本不知道北方百姓的苦难!”

“陛下息怒。史官记录这段历史时,或许是不忍心让后人看到这般惨状。”“这段历史太过血腥,连我看了都觉得不寒而栗。”

“不,他们就是想掩盖真相!”

老朱站起身来。

“朕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当年在北方做乞丐时,总是能听到老人们说起那些可怕的传说原来都是真的!”

“难怪当年那么多北方世家都逃到了江南秆。”徐达叹了口气。

“这些胡人,真是比猛兽还要残暴。他们哪里是来建立政权,分明就是来灭绝我汉人的!

“传朕旨意!从今以后,凡我大明边关将士,必须时刻警惕北方异族。绝不能让这样的惨剧在我大明重演!”

老朱目光如炬。

“朕就是累死,也要让我大明的百姓免受这种苦难!”

大秦位面。

“此等惨事,令朕不寒而栗。”

秦始皇目光灼灼地望着天幕。手不自觉地攥紧了龙袍。

“陛下所见,正是五胡乱华时期的惨状。”

李斯站在一旁解释道。秦始皇站起身来。


    (http://quwenw.com/book/EEEFC0-8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