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下乡采购,收获丰厚!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章 下乡采购,收获丰厚!

 

清晨,郑庄公社。

李卫东推开吱呀作响的木窗,的晨风扑面而来,带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

远处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这里的空气,比城里好多了啊......”

李卫东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肺部被清新的空气填满的舒畅。

他望着远处袅袅升起的炊烟,心中突然涌起一丝羡慕:“要不是物资条件差,真想一首在这里生活。”

这个念头让他自己都愣了一下。

他摇摇头,从系统空间里取出一块肥皂,仔细地洗了把脸。

冰凉的井水让他彻底清醒过来。

“李同志,这么早就起了?”

崔大可的母亲正在灶台前忙碌,铁锅里煮着的玉米糊咕嘟咕嘟冒着泡。

李卫东笑着点头:“大娘,今天要去见崔书记谈采购的事,得早点去。”

老人用围裙擦了擦手,从碗柜里取出一个粗瓷碗:“先喝口热水暖暖胃。山里早晨凉,你们城里人容易着凉。”

这朴实的关怀让李卫东心头一暖。

他接过碗,水温刚好,不烫不凉。

“谢谢大娘。”

早饭很简单:玉米面糊糊、咸菜和几个杂粮窝头。

李卫东却吃得津津有味,这原生态的食物比城里的精粮更让人踏实。

他注意到崔大可的小女儿躲在门后,眼巴巴地看着桌上的窝头。

“来,这个给你。”李卫东掰了半个窝头递过去。

小女孩怯生生地不敢接,首到奶奶点头才伸出小手,细声细气地道谢:“谢谢叔叔。”

看着孩子狼吞虎咽的样子,李卫东心里一酸。

他悄悄从空间里摸出一个黄桃罐头,趁人不注意塞进小女孩的口袋。

离开崔家时,太阳刚刚爬上山头。

李卫东深吸一口气,从空间里取出一包牡丹香烟揣进兜里。

这包烟是他特意准备的“敲门砖”。

公社办公室是一间低矮的土坯房,门口挂着褪色的木牌。

李卫东轻轻叩门。

“进来!”里面传来崔大壮洪亮的声音。

“崔书记早。”李卫东恭敬地问候。

崔大壮抬头,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李同志!快请坐。”

李卫东顺手递上那包牡丹烟:“崔书记,尝尝这个?”

崔大壮的眼睛一亮,粗糙的手指轻轻抚过烟盒:“哟,牡丹!这可是稀罕物。”

他取出一支放在鼻下深深一嗅,脸上露出陶醉的神情:“香!比我这土烟叶子强多了。”

李卫东划着火柴给他点上。

崔大壮深吸一口,烟雾在肺里转了一圈,缓缓吐出:“醇!不呛嗓子,还有股清凉味......”

他眯起眼睛,又抽了一口:“好烟!”

“崔书记喜欢就好,这包您留着抽。”李卫东将整包烟推过去。

崔大壮连连摆手:“这怎么好意思......”

“应该的,”李卫东笑道,“我们厂想跟郑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价格就按昨天说的,还可以再让一分利。”

崔大壮眼睛一亮:“好!李同志爽快!”

他起身走到墙边,从木柜里取出一本厚厚的账册:“这是今年的收成明细,你看看。”

两人头碰头地研究起来。

“今年风调雨顺,”崔大壮粗糙的手指划过一行行数字,“小麦亩产比去年多了五十斤,玉米更是多了八十斤!”

李卫东适时地露出赞叹的表情:“崔书记领导有方啊!”

“哪里哪里,”崔大壮摆摆手,脸上却掩不住得意,“都是社员们干得好。”

他突然压低声音:“李同志,山里还有些'野味',你要不要......”

李卫东会意地点头:“有多少要多少,价格好商量。”

正说着,办公室的门被猛地推开,一个满脸通红的年轻人闯了进来:“书记!不好了!三队的驴车翻沟里了!”

崔大壮腾地站起来:“人没事吧?”

“人没事,就是车上的粮食......”

崔大壮匆匆对李卫东说了句“失陪”,抓起桌上的草帽就往外冲。

李卫东想了想,也跟了上去。

事故现场一片混乱。

一辆驴车侧翻在路边的沟里,麻袋散落一地,有几个己经破了,金黄的玉米粒洒在泥土上。

几个社员正手忙脚乱地扶驴子,还有个老汉坐在地上揉着脚踝。

“老刘头!伤着没有?”崔大壮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

老汉摇摇头:“没事,就是崴了下脚。”

他心疼地看着洒落的粮食:“这些粮食......”

李卫东蹲下身检查了一下麻袋:“破的不多,大部分还能用。”

他从兜里(实际是从空间)掏出一卷麻绳:“我来帮忙。”

在众人的努力下,不到半小时就把现场收拾妥当。

崔大壮抹了把汗,对李卫东投来感激的目光:“多亏李同志了。”

李卫东摆摆手表示不用客气。

这时他注意到一个瘦小的身影躲在树后——是早上那个小女孩,正怯生生地往这边张望。

“你怎么来了?”李卫东走过去轻声问道。

小女孩从背后拿出一个布包:“奶奶让我给叔叔送饭......”

她打开布包,里面是两个还温热的窝头和一块咸菜。

李卫东心头一热,蹲下身平视着小女孩:“谢谢你,也谢谢奶奶。”

他接过窝头,发现底下还藏着一个煮鸡蛋。

“这是......”

“我爹爹让奶奶煮个鸡蛋给你。”小女孩认真地说。

这句话让李卫东的眼眶有些发热。

他小心地收好鸡蛋,从空间里取出两个牛肉罐头塞进小女孩的口袋:“带回去和弟弟妹妹分着吃。”

回到晒谷场时,己经有不少村民在排队等候。

李卫东和崔大壮商量后,决定在晒谷场支张桌子现场收购。

“乡亲们!”崔大壮站在一块石头上高声宣布,“这位是城里来的李同志,专门来收购咱们的农副产品!价格公道,还给大家换票证!”

人群顿时骚动起来。

一个驼背老大爷挑着担子挤到前面,一头是鸡蛋,一头是土豆。

“同志,这鸡蛋咋收?”老大爷小心翼翼地问,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期待。

李卫东拿起一个鸡蛋对着阳光仔细检查:“五分钱一个,土豆暂时不收。”

老大爷脸上的皱纹更深了:“土豆可新鲜了......自家种的......”

李卫东想了想:“大爷,您家里还需要什么票证?布票?糖票?我可以登记下来,下次带来。”

老大爷眼睛一亮:“我闺女要出嫁,缺布票做新衣裳......”

“没问题,”李卫东在本子上认真记下,“下次给您带五尺布票来。”

老大爷千恩万谢地走了。


    (http://quwenw.com/book/EEHJBH-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