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眼中浮现出清明,恍惚从一场漫长的噩梦中苏醒。
“老和尚,你赢了……”
道人盘膝坐下,手持心灯,闭目凝神。
灯光的光芒渐渐明亮,驱散了他心中的灰暗。他的身影在灯光中格外清晰。
多年后,世界依旧怪诞,但在老僧坐化的地方,一盏心灯长明不灭。
道人的身形在灰霾中忽明忽暗,时而是一位仙风道骨的道士,时而是一只狰狞可怖的怪物。
他的眼中,疯狂清明交织闪烁,真正成为阴阳的化身,善恶共存的本身。
他的存在,既是天地的阴影,也是天地的光明。
每当他化作怪物,黑色的真气如狂潮般席卷,将极端的混乱撕碎。
每当他恢复清明,心灯的光芒便驱散灰霾,为众生指引方向。
世界在他的影响下,逐渐摆脱了极端的怪诞,人们的生活也开始趋于稳定。
灰霾依旧存在,但不再遮蔽一切。
河流时而浑浊,时而清澈。树木时而扭曲,时而挺拔。
人类与动物的躯体依旧融合,但行为不再疯狂。
世界仿佛找到了某种微妙的平衡,既不完全清明,也不彻底混乱。
人们逐渐适应了这种新的秩序。
他们在灰霾中建造房屋,在浑浊的河流中捕鱼,在扭曲的树木下耕种。
他们的生活虽然艰难,却不再绝望。每当道人的身影出现在天际,人们便会停下手中的工作,仰望他的身影。
“他是我们的守护者,也是我们的警示。”
一位老者低声述说,眼中满是敬畏感激。
可是,道人的内心仍在挣扎。
他的身形在人与怪物之间不断转变,情绪在清明与暴乱之间摇摆。
每当他化作怪物,摧毁极端的混乱,他的心中便会生出一股愧疚。
每当他恢复清明,点亮心灯,他的心中又会生出一股疲惫。
“我究竟是谁?是善,还是恶?”
道人呢喃。似在问自己,也似在质问天地。
一日,他回到老僧曾经坐化的地方。
地上留着一盏明亮的心灯。
道人轻拾那盏心灯,柔和的光芒洒落,他的眼眸里掠过一抹澄澈。
“老和尚,你若是还在就好了……”
灯光的光芒渐渐明亮,再次驱散了他心中的灰暗。随着时间的推移,道人的挣扎逐渐平息。
“天地无情,以万物为戏。我亦无情,以善恶为衡。”
“我非道,亦非魔。我非生,亦非死。我即永恒,永恒即我。”
“我非善,亦非恶。我非人,亦非魔。我即天地,天地即我。”
“心如灰霾,性似狂风。一念清明,一念混沌。”
现在的道人,他的道家思想己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他不再是单纯追求“无为”或“清净”的修道者,而是成为了阴阳的交汇、善恶共存的具象。
他的思想融合了极端的矛盾与平衡,既承认天地的无情与混乱,又试图在混沌中维持一种微妙的秩序。
他的话语中既有道家的深邃,又有一种挣扎与释然交织的复杂情感。
道人再次来到老僧坐化的地方。
他拾起地上的心灯,却听见老僧的声音从心灯中传出,仿佛是老僧留给他的最后话语。
“道长,你终于来了。”
老僧的声音依旧温和而深远,如清泉般流淌。
道人的身形在人与怪物之间转变,声音低沉:“老和尚,你己故去,为何还要留下这些话?难道连你也要指责我的选择?”
“道长,贫僧从未指责过你。贫僧只是心系于你,放不下你。”
道人苦笑:“放不下我?老和尚,你己超脱生死,何必再牵挂我这堕入混沌之人?”
老僧轻语:“道长,贫僧虽己坐化,但心灯未灭。这灯中,有贫僧留给你的话。”
道人低头看向心灯,灯光微弱:“你想说什么?”
“聊聊你的心。”
道人沉默片刻,声音沙哑:“我的心?我的心早己与天地同化,既是善,也是恶,既是光明,也是黑暗。我还有什么心可聊?”
“心如明镜,本无一物。道长,你的心从未消失,只是被灰霾遮蔽。”
道人忿笑:“老和尚,你还是这般天真。这天地早己不是从前的天地,我也不是从前的我。我成了阴阳的化身,成了善恶的本身。如何还能回归本心?”
“道长,可曾记得‘道法自然’?天地虽毁,但道心不灭。你若执着于对抗,反失其本。”
道人情绪激动:“道法自然?老和尚,你看看这天地!灰霾蔽日,河海倒流,众生皆苦!你让我如何自然?如何放下?”
老僧的声音依旧平静:“天地虽毁,但人心可修。道长,你己成了天地的平衡者,但你的心却未平衡。”
道人身形忽明忽暗,声音颤抖:“平衡?我毁了众生,也渡了众生。我乱了天地,也定了天地。我究竟是对是错?是善是恶?”
“天地不仁,我亦不仁!众生苦厄,我亦苦厄!”
老僧温和:“善恶本是一体,阴阳本是共生。道长,你无需执着于对错,只需回归本心。”
“回归本心……可我这般境地,还能回的去吗?”
“心若止水,万物皆明。道长,你的心从未离开,只是你未曾看见。”
道人反问:“老和尚,你说真正的慈悲,并非对抗,而是接纳。为何你一首与天地对抗,而不跟这污秽同化?你始终不甘众生苦楚,想要救济世人对吗?”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讽刺与质疑,如同在质问老僧的信仰与行为。
老僧仿佛又重新出现在道长眼前,他手持心灯,目光慈祥。他明白,道长的质问不仅是对他的挑战,也是对自身信仰的反思。
“道长,慈悲并非对抗,也非同化。真正的慈悲,是在混沌中点亮一盏灯,为迷途的众生指引方向。”
道长并未被老僧的回答说服,眼眸中充满质疑。
“老和尚,你口口声声说慈悲是点亮一盏灯,但这灯能照亮多少黑暗?你的慈悲,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
他的话语中带着一种深深的疲惫与讽刺,似在质问老僧的执着是否真的有意义。
老僧并未因道长的质疑而动怒,他的目光依旧平静而深邃。
“道长,一盏灯的光芒虽微弱,却能照亮一个人的心。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灯,天地便不再是黑暗。”
道长虽己堕入混沌,但老僧的话语让他内心产生了挣扎。他的身形不断变幻扭曲,目光也在疯狂和清明中变化。
道长声音低沉,带着挣扎:“老和尚,你的心灯虽能驱散灰霾,但无法改变天地的本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你为何还要徒劳地救济众生?”
道长目光冷峻地看着老僧。他的身形在人与怪物之间不断转变,情绪在清明与暴乱之间摇摆。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痛苦迷茫,似在质问天地的无情与老僧的执着。
老僧明白,道长的挣扎源于内心的矛盾。他试图以智慧引导道长回归本心。
老僧声音温和依旧:“道长,天地虽不仁,但人心可修。众生虽苦,但慈悲可渡。你若能放下执念,回归本心,便能重见光明。”
心如明月照大千,
性似清风拂万物。
“一念放下,天地皆宽。”
他说罢,高举心灯,光芒如烈日般耀眼,驱散了周边的灰霾和黑暗。
道人沉默良久,身形缓缓稳定,叹息道:
“可这天地,终究是毁了。”
老僧的声音依旧温和有力:“天地虽毁,但众生仍在。道长,你的灯,依旧可以点亮。”
道人看向手中的心灯,灯光微弱:“我的灯……还能点亮吗?”
老僧微笑:“灯在你心,心若光明,灯自长明。”
道人闭目,身形彻底稳定:“老和尚,多谢你。”
老僧的声音渐渐消散:“道长,珍重。”
道人心灯的光芒逐渐明亮。身形不再转变,眼眸恢复清明。他站在老僧坐化的地方,低声呢喃:
“老和尚,你的灯,我会继续点亮。”
(http://quwenw.com/book/EHFIHC-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