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大理寺画像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3章 大理寺画像师

 

那日众人回到大理寺过后,虽已经破案,可楚柱的悲鸣却如阴魂不散的鬼魅,在每个人的耳边不断回响,重重地激荡着每一个在场人的内心。

但案子终归是结了,烛火在青瓷灯盏中摇曳,将君景澜与顾柏昭的影子投在满墙案卷上。顾柏昭执笔蘸墨,在最后一页落下"犯人已伏诛"五字时,笔锋突然一颤,墨迹在"诛"字尾端洇开一团乌黑。

他扔下狼毫,叹了口气,"这案子结了,倒比未结时更叫人喘不过气。"

君景澜凝眸看着笔下对楚柱遗言的记录,不知在想些什么。

“话说。”顾柏昭往后靠在椅子上,面上带了一丝笑意,“这次案子能够告破,苏姑娘功不可没,这次,我们大理寺想必能迎来首位画像师了吧……”

君景澜笑笑,眼神中颇有些与有荣焉,“我在进宫面见圣上时,自会如实禀告,希望绘锦能够得偿所愿……”

顾柏昭撇撇嘴道:“呦呦,得偿所愿,景澜,看你这满心满眼都是人家的,倒是抓紧表明你的心意啊。要不然这么优秀的女子,小心被别人抢走了。”

君景澜面上难得的有些羞赧,平日里的沉稳与冷静此刻消失不见,支支吾吾半天,突然问了句:“柏昭兄,你觉得,送她些什么比较合适?”

顾柏昭此时颇有些得意,滔滔不绝地说道:“那你可就问对人了,金银财物,锦衣玉帛,簪子首饰,哪个女子能不喜爱,你要是觉得不够,就把你的全部身家给出去,绝对有诚意。”

君景澜垂眸思考,神情极为认真,认真到顾柏昭什么时候出去,暗一又什么时候进来的时候都不知道。

“大人,大人?”

暗一唤了好几声,君景澜才回过神。

“怎么了?” 君景澜微微皱眉,问道。

“大人,楚柱自戕那日,属下让我去寻市面上所有的《玄阴诡术》,属下已经基本都寻来了,共 14 本,上面都没有其他字迹,也没有署名,书厮掌柜只说当时有一蒙面女子卖了些孤本来,里面就夹着这本书,另外属下和暗三去搜查了楚柱的住处和发现尸骨的小院,并未发现他口中那本书的踪迹。” 暗一恭敬地回道。

君景澜手指轻敲桌面,眉头紧锁道:“那日楚柱口中之言,应该不是虚言,那么到底是何人,会怂恿楚柱做下这样的事?推动这样的邪术之书在市面流通又意欲何为?”

“按照楚柱所说,那书的扉页直指那名二十八岁的女子,给书之人,必然是想要置那位姑娘于死地。去想办法,根据之前绘锦绘制出来的女尸的面相,对照八年前官府上报的失踪人口,查一查身份。”

暗一拱手,但表情却有些欲言又止。

君景澜抬眼,目光瞟了一眼暗一,“怎么了?”

暗一默默忍住上扬的嘴角,说道:“那个…… 在属下过来您这里之前,碰见了苏姑娘和暗思正收拾东西准备回府,苏姑娘叫住了我,然后跟您说了几乎一样的话…… 也是让我根据画像和失踪人口去查那位无名女尸的身份,您二位还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

君景澜闻言,面上还是冷峻的模样,但是微勾的唇角早就暴露了他的好心情,他佯装严肃地说道:“就你嘴贫,还不快去。”

这次暗一可就毫不掩饰自已的笑容了,拱手应道:“是。”

——————————————

次日,天色微明,京城的街道还笼罩在一层淡淡的薄雾中。天气渐暖,雪微融,君府的院中弥漫着淡淡的梅花香,君景澜站在廊下,望着院中那株梅树的方向,有些放空。

那方向,再百米有余,就是锦澜苑,也不知……她初次在那院中住,一切是否还习惯……

"大人,该上朝了。"暗一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

君景澜整了整官服,走出了君府大门。

自回来后,熙文帝因为他刚伤愈回京,又是需要抓紧时间破获十二尸骨案,便免了他几日的早朝,如今案子已破,君景澜也恢复了上朝。

金銮殿上,群臣分列两旁,熙文帝端坐龙椅之上,神色威严。

君景澜手持奏折,恭敬上前:"臣启奏陛下,十二尸骨案已告破,主犯楚柱伏诛。”

熙文帝接过,细细看了起来。片刻后,沉声道:“不错,仅用不过七天时间,便破获了如此大案,大理寺上下功不可没,所有人赏一月俸禄。”

君景澜拱手恭敬回道:“谢皇上赏赐,此案得以迅速侦破,实赖大理寺上下同心协力。其中,苏氏绘锦通宵达旦,以丹青妙笔还原十二尸骨之面相,更察无名女尸之异状,为本案提供关键线索。"

熙文帝接过奏折,细细翻阅,目光在"苏氏"二字上停留良久。他抬眼看向君景澜,似笑非笑:"听闻此女子画像之术出神入化,可当真?"

"回陛下,苏氏之才,臣亲眼所见。其画像之术,不仅可还原死者生前容貌,更能捕捉细微特征,实属难得之人才。"

熙文帝放下奏折,“既如此,苏氏蕙质兰心,心思细腻,现朕意欲在大理寺中特设一职位,名曰画像师,特命苏氏用其绘画之技法,助大理寺破案,众人,可有异议?”

话音未落,礼部尚书李大人当即走了出来:"陛下,臣以为不妥!大理寺乃国之重地,岂可让女子涉足?况且,大理寺设卿一人,少卿一人,寺丞四人,主簿二人,录事二人,评事八人,衙役若干,皆有定制。若贸然增设画像师一职,恐有违祖制!"

兵部侍郎王大人也站了出来附和道:"李大人所言极是。女子当以相夫教子为本,岂可抛头露面,参与刑狱之事?"

君景澜不慌不忙,拱手道:"二位大人所言差矣。古有花木兰代父从军,今有苏氏以画技助破案,皆为国之栋梁。况且,大理寺设立画像师一职,并非更改祖制,而是因时制宜。大理寺之责,在于明察秋毫,惩恶扬善,如今案件复杂,若能借助画像之术,必能事半功倍。"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臣:"再者,苏氏之才,从此案就可以有目共睹。若因她是女子而埋没其才,岂非有违陛下'唯才是举'之旨?"

熙文帝听了君景澜的一番话,心中颇为满意,颔首道:“君爱卿所言极是。朕意已决,大理寺特设画像师一职,由苏氏担任。众卿若有异议,可上书陈情,但不得阻挠苏氏履职。望苏氏能不负朕望,为大理寺,为我朝,再立新功。”

众臣面面相觑,却无人再敢多言。君景澜心中暗喜,拱手谢恩,“臣替苏氏谢皇上隆恩。臣相信,苏氏必当尽心尽力,不辜负陛下的信任与期望。”

刚要退至两侧,却听熙文帝又道:"君爱卿,朕听闻你与苏氏交情匪浅,可要好好照拂她。"

君景澜面上蓦地一热,躬身应道,"臣遵旨。"


    (http://quwenw.com/book/HE0BAE-7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