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双向奔赴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1章 双向奔赴

 

莉娜的车队驶入死亡谷时,辐射仪的指针己经贴到了最大值。车窗上的防辐射膜开始泛起灰斑,像被无形的手啃噬,队员们不得不戴上双层面罩,呼吸时能听到过滤器里沉闷的“咕噜”声——那是最后几罐过滤芯在拼命工作的声音。

“活化剂的样本数据在这里。”莉娜把平板绑在胸前,屏幕上是赵建国笔记里的冰川融水参数:pH值7.2,含氧量3.1mg/L,最重要的是含有“冷泉菌”——这种只在未被污染的冰川底层存活的细菌,正是激活旱稻种抗体的关键。她看着车头的“根脉娃”布偶,布偶的雨林绿布料己经被辐射尘染成了灰黄色,却依然挺着小小的身子,像在给她指路。

车队在死亡谷跋涉了西天,每天都有人倒下。第一个是从盐岛赶来的老周的徒弟,他为了捡掉落的旱稻种样本,摘下了面罩,当天傍晚就开始咳血;第二个是雨林守护者的少年,他用身体护住装样本的保温箱,被滚落的辐射岩砸中了腿,不得不留在临时搭建的避难所,临走前把排毒草汁液抹在莉娜的防护靴上:“草说,会护着你走过去。”

第五天清晨,莉娜在后视镜里看到了诡异的景象:他们走过的车辙印里,竟冒出了细小的绿芽——是那些从保温箱里散落的旱稻种,在辐射尘里发了芽,根须缠着车辙里的油污,叶片上的锈纹泛着顽强的光。“它们在跟着我们走!”莉娜突然明白,这些种子早己不是被动等待拯救的生命,它们在用自己的方式,为信使们铺一条生路。

与此同时,北京试验田的阿明正经历着另一种煎熬。他把剩下的旱稻种播撒在仅存的半亩“净土”里——那是用祠堂的香灰、守田老人的灶心土和孩子们收集的雨水混合成的“保命土”,可种子播下三天,连个芽尖都没冒出来。村里的最后一点存粮耗尽了,那个三天没睁眼的孩子开始发低烧,守田老人把自己的草药全熬了,却只够灌下两勺。

“得给种子找‘伴’。”阿明盯着试验田边的老槐树,树虽然枯死了,树根却还在土壤里盘结,他突然想起赵建国笔记里的“共生唤醒法”——用亲缘植物的根系分泌物,刺激休眠种子的活性。他拿起锄头,往槐树根最深的地方挖去,想取点根须汁液,一锄头下去,却挖出了团蠕动的白色菌丝——是从巴黎先贤祠带回来的丛枝菌根真菌,它们竟在枯死的树根里活了下来!

阿明把菌丝捣碎,混进保命土里,小心翼翼地浇在旱稻种上。当天夜里,试验田下起了小雨,不是带着降解酶的毒雨,而是干净的、带着泥土腥味的雨。守田老人说,这是“洗尘雨”,是大地在心疼种子了。第二天清晨,阿明冲进田里,看到了让他落泪的景象:密密麻麻的绿芽顶破土层,芽尖的锈纹在阳光下闪着光,像无数只睁开的眼睛。

死亡谷的莉娜也迎来了转机。当车队的过滤器彻底失效,队员们几乎要放弃时,前方突然出现了片淡绿色的雾——是从青藏高原飘来的冷泉雾,雾里的冷泉菌浓度足以中和辐射尘。更神奇的是,那些跟着车辙发芽的旱稻种,在雾里疯长,叶片连成绿色的屏障,把最浓的辐射尘挡在了外面。

“是阿明那边成功了!”莉娜看着手里的“根脉录”,封皮上的旱稻种图案正在微微发烫——这是她和阿明约定的信号,只要一方培育成功,种子标本就会因基因共振发热。她咬着牙站起来,往雾最浓的地方走:“活化剂就在前面,种子在等我们呢!”

第七天黄昏,莉娜的车队终于抵达了青藏高原的冰川融水口。融水从冰缝里涌出来,泛着珍珠般的光泽,检测仪器显示,这里的冷泉菌活性是样本数据的三倍。莉娜把保温瓶伸进融水,瓶壁立刻结了层薄冰,冰里的冷泉菌像星星一样闪烁——这就是能让旱稻种在全球扎根的“钥匙”。

返程的路比来时更凶险,辐射尘卷着沙尘暴,几乎看不清方向。莉娜把“根脉娃”布偶绑在车头最高处,布偶的布料被风撕成了条,却依然指着东方——试验田的方向。队员们轮流抱着装活化剂的保温瓶,像抱着个滚烫的生命,谁都不肯松手。

当莉娜的车队终于出现在试验田的地平线时,阿明正在收割第一茬旱稻。金黄的稻穗压弯了枝头,穗粒,根须上缠着发光的菌丝,田埂上的孩子们举着空碗,眼睛亮得像星星。守田老人敲响了祠堂的老钟,钟声穿过田野,传到车队耳边时,莉娜突然笑了,眼泪混着脸上的尘土滚落:“你看,我们赶上收稻子了。”

阿明站在田埂上,看着车队越来越近,看着莉娜抱着保温瓶朝他跑来,保温瓶上的冰还没化,冷泉菌的星星还在闪烁。他突然举起手里的稻穗,朝着车队的方向摇晃,稻粒碰撞的声音,像在说“欢迎回家”。

当晚,试验田的空地上架起了大锅。莉娜把活化剂倒进煮着旱稻的锅里,米粒立刻变得晶莹,连空气里都飘着清甜的香气。村里的孩子们捧着碗,小口小口地吃着,那个发低烧的孩子突然笑出声,指着锅里:“米在跳舞呢!”

月光下,阿明和莉娜坐在田埂上,分着最后一碗新米饭。莉娜翻开“根脉录”,在新的一页上画了两条线,一条从试验田伸向死亡谷,一条从冰川融水指向旱稻田,两条线在中间交汇,形成一颗的稻穗。

“你说,这些种子会走遍世界吗?”莉娜轻声问。阿明指着天上的星星,星光下,能看到远处的田野里,新播的旱稻种正在发芽,根须缠着菌丝,叶片迎着月光,像在给大地织一件绿色的披风。

“会的。”他把一粒旱稻种放进莉娜手心,“因为它们知道,有人在等它们,有人在为它们铺路,就像我们等彼此一样。”

远处的信号塔突然闪烁了一下,像是在回应。虽然电力还没恢复,但那微弱的光己经足够——只要种子还在生长,信使还在奔赴,这颗饱经沧桑的星球,就永远不会失去春天。


    (http://quwenw.com/book/AE0EAJ-3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