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住凤仪宫,加冕皇后,这身份的飞跃带来的是无上的尊荣,同时也伴随着更重大的责任和潜在的挑战。沈清欢知道,后宫虽然不及前朝波谲云诡,却也是一个充满人情冷暖和权力微斗的复杂场域。苏侧妃的倒台,清除了最大的威胁,但这不代表后宫从此就一帆风顺。
按照规矩,沈清欢加冕后,需要进行一次正式的后宫巡视,并接受所有妃嫔和宫人的朝拜觐见。这是皇后确立威仪、宣示主权的重要环节。
次日清晨,沈清清太子妃在李公公(如今是皇后的首席内侍,地位水涨船高)和数名资深管事嬷嬷的陪同下,开始了她的后宫巡视。她身穿规整的常服,头戴较为简朴的翟衣,却难掩身上的端庄大气。她的步伐不快不慢,眼神平静而有力量,扫过之处,所有宫人无不低头恭顺。
她首先去了太后居住的慈宁宫请安。太后对沈清欢的态度依然慈祥而充满赞赏。在太后面前,沈清欢依然保持着晚辈的恭敬和孝顺,为太后送上她亲手制作的养生点心,询问太后近来的身体和饮食情况。太后拉着她的手,夸赞她贤惠能干,有了她打理后宫,自己可以彻底安心了。太后的支持,是沈清欢在后宫最坚实的后盾。
随后,沈清欢开始巡视后宫的其他院落。原本太子府的侧妃们,在太子登基后也相应晋升了位份(比如从侧妃晋封为妃或嫔),并按规矩入住新的宫殿。她们一一前来拜见新皇后。
沈清欢坐在主位上,接受她们的觐见。这些妃嫔们,有的年纪尚轻,初入太子府不久;有的则资历较深,甚至在太子还是皇子时就己在府中。她们此刻都穿着新的宫装,面带恭顺的笑容,向皇后行礼问安。
沈清欢打量着她们。这些女子,大部分都是因为家族利益或选秀而被送入太子府的。她们中的大部分,与她并没有首接的冲突,甚至有些在苏侧妃当道时,日子也并不好过。沈清欢知道,对她们不必赶尽杀绝,但规矩必须立好。
她以温和却不失威严的语气,与每个妃嫔简短交流。她询问她们宫殿的安置是否妥当,日常供给是否有不足,但并不涉及更深层次的话题。
“各位妹妹(或根据位份称呼),如今本宫掌管后宫,自会秉公处理各项事务。”沈清欢声音平静而有力,清晰地传达到殿内每个人的耳中,“后宫规矩森严,望各位妹妹谨守本分,和睦相处。若有逾矩者,本宫必按宫规处置,绝不姑息。”
这番话,既是在确立皇后的权威,也是在警告那些可能心存异议或试图挑战的人。她没有点名,却让所有人都明白了自己的立场。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沈清欢开始着手整合后宫的人事。她让李公公和管事嬷嬷们协助,对宫人队伍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那些在苏侧妃时期作威作福、仗势欺人的宫人,或者对皇后心存恶意的眼线,都被悄无声息地调离或发落。同时,她提拔了一批在后宫默默做事、本分老实、手脚麻利、对沈清欢友善的宫人到重要岗位。
小桃自然是沈清欢最信任的心腹,被提拔为凤仪宫的掌事宫女,地位仅次于管事嬷嬷。她也开始学习如何管理更庞大的宫人队伍。沈清欢还从冷香园的旧人(如老张、大刘等)中挑选了一些可靠的,安排到凤仪宫外围或膳房等需要信得过的人手的地方。
在管理后宫的同时,沈清欢也关注妃嫔们的日常。她下令改善妃嫔们的膳食供给,虽然不如她的“专属”膳食那般独特,但也比御膳房之前的水平提高了不少,注重营养搭配和口味多样。她还组织了一些后宫活动,如园艺、书画、品茶等,鼓励妃嫔们发展健康的爱好,减少内斗的机会。
她的管理方式,赢得了大部分宫人和妃嫔的认可。她们发现新皇后虽然年轻,却很有手腕,而且赏罚分明,不像以前的主子那样喜怒无常。后宫的气氛,渐渐变得和谐了一些。
然而,暗流依然存在。并不是所有人都心服口服。一些原本地位较高的妃嫔,因为家族势力的原因,对沈清欢这位和亲公主出身的皇后心存不甘。她们虽然不敢公开挑战,但在私下里依然会聚在一起,议论皇后的来历,质疑她插手前朝事务的行为。
其中,有一位德妃,是前朝某个重臣的女儿,入宫时间较早,生有一子(非长子,对太子之位没有威胁,但对地位有追求)。她表面对沈清欢恭顺,暗地里却认为沈清欢凭借“妖术”和“狐媚”手段迷惑了皇上,夺走了原本属于更尊贵女子的后位。她利用自己在后宫的人脉,散布一些对皇后不利的流言,例如,皇后独占皇上,不让其他妃嫔侍寝;皇后插手御膳房,搞得御膳房不像样子;皇后提拔的都是出身低贱的人(指冷香园旧人)。
这些流言虽然没有像太子时期那样被迅速压制并严惩(毕竟现在皇后地位更高,一些小流言不值得皇帝大动干戈),但依然在后宫和宫人中悄悄传播,试图腐蚀皇后的声望。
沈清欢通过她的眼线(包括忠诚的宫人和李公公的信息渠道)得知了这些暗流。她没有立刻动怒,而是冷静地分析情况。德妃有家族背景,首接打压可能会引起前朝不满。但如果放任不管,流言会损害她的威信,影响后宫稳定。
她决定采用一种更巧妙的方式来应对。她没有首接针对德妃,而是以“整肃后宫风气,杜绝流言蜚语”的名义,加强了对宫人的管束。她颁布新的宫规,严禁宫人私下议论主子,特别是不得妄议皇帝和皇后的私事。她对违反规矩的宫人进行了严厉的惩罚(杖责或发落),以此震慑那些传播流言的人。
同时,沈清欢也开始侧面敲打德妃。她可能会在一些公开场合,以礼仪规矩为由,指出德妃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或者,她会故意在某个场合,对德妃表现出一种若有若无的“特别关注”,让德妃感到紧张和不安。
更重要的是,沈清欢利用美食作为工具,进一步分化后宫势力。她会定期向太后和一些无害的妃嫔送去精致美味的养生膳食或点心,拉拢她们,让她们成为自己的支持者。而对于德妃这样心怀不甘的妃嫔,她则减少这种美食赏赐,让她们感受到其中的区别。
在一次后宫例行的请安后,沈清欢特意留下了几位妃嫔,请她们品尝她亲手制作的一种新式点心——雪媚娘(用糯米粉皮包裹奶油和水果)。这种点心口感软糯冰凉,味道香甜不腻,在这个时代是前所未有的。
妃嫔们品尝后,无不惊叹。她们从未尝过如此美妙的甜点,仿佛吃到了天上的仙露。
“皇后娘娘,这……这是什么做的?竟然如此美味!”一个年轻的妃嫔惊讶地问。
沈清欢微笑着解释了制作方法(简化版),并借机说:“这种点心,需要新鲜的牛奶和水果,以及精细的面粉和糖。本宫想着,大家在宫中日子清闲,若能学得一二,也可为自己和宫人增加些乐趣和美味。”
她暗示可以传授技艺,这让妃嫔们对她的好感倍增。她们知道,皇后娘艺高超,如果能学到一点皮毛,也是极好的。
德妃坐在角落里,看着其他妃嫔围着皇后称赞点心,脸上带着勉强的笑容,心里却像打翻了五味瓶。她虽然对皇后不满,但也不得不承认,皇后的手艺确实神奇,而且她笼络人心的手段也很高明。她送的点心,不仅美味,更能赢得人心。
沈清欢通过这些手段,在后宫逐步建立了她的统治基础。她用规矩和手腕压制挑战,用美食和恩惠拉拢人心。她让后宫大部分人都感到,跟着皇后,日子会过得更好。
皇帝萧景珩虽然不首接插手后宫事务,但他时刻关注着凤仪宫的动向。李公公会将后宫的情况如实汇报给他。得知沈清欢如何巧妙地化解危机,如何收拢人心,他心中充满了骄傲和赞赏。
“皇后做得很好。”皇帝对李公公说,“德妃那边……让她安分些。若再闹出什么幺蛾子,不必请示,首接按宫规处置便是。”
有了皇帝的这番话,沈清欢在后宫的处理就更加有底气了。她知道,无论她做什么决定,只要是为了后宫的稳定和她自身的威信,皇帝都会支持她。
后宫的整合过程是漫长的,暗流也无法完全杜绝,但沈清欢凭借她的智慧、手腕和皇帝的支持,正在一步步将后宫打理得铁桶一块。她不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和亲公主,她是梁国至高无上的皇后,拥有着与其身份相匹配的威仪和权力。
(http://quwenw.com/book/CBBFID-4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