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向鬼子“借”粮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2章 向鬼子“借”粮

 

深秋,太行山的柿子树上挂满红灯笼似的果实,却没人有心思采摘——独立团的粮仓又见底了,最后一袋粟米磨成的糊糊,只够分给伤员和孩子。陆远蹲在炊事班门口,看着林晚秋用野菜根熬汤,蒸汽模糊了她眼角的皱纹,突然想起赵铁柱说过:"饿肚子的兵,枪杆子举不稳。"

"团长说了,今晚行动。"张二牛蹲过来,往嘴里塞了把炒黄豆,"鬼子的运输队每天从阳泉拉粮到太原,咱去劫他娘的!"陆远点头,摸出怀里的《日军运输路线图》——这是他用缴获的日军文件拼贴而成,上面用红笔圈出了三个关键节点:寡妇岭的急弯、鹰嘴崖下的铁路桥、石沟村的废弃磨坊。

第一战选在寡妇岭。午夜时分,陆远带着三班埋伏在弯道两侧,月光给步枪镀上银边。他的金色视界里,日军卡车的车灯像两颗移动的萤火虫,正沿着盘山公路爬升。"二牛,炸前轮!"他低声命令,张二牛扣动扳机,子弹精准击中第一辆卡车的轮胎,车辆失控撞向山体,油箱爆炸的火光瞬间照亮峡谷。

"冲!"陆远大喊着跃出掩体,战士们抱着炸药包冲向第二辆卡车。石头的弹弓"啪"地射出枚石子,打碎了鬼子司机的挡风玻璃,陆远趁机跃上卡车,用刺刀挑开篷布——里面装满了白花花的大米!他的心跳陡然加速,仿佛看见囡囡捧着米饭笑的样子。

然而,这次胜利只是开始。接下来的半个月里,独立团像群饥饿的狼,频繁袭击日军粮道:在铁路桥下设伏,用钢轨做的撞针引爆地雷;在石沟村磨坊挖地道,趁鬼子午休时偷走骡马背上的粮袋;甚至用自制的"土飞机"(竹制滑翔机)从悬崖突袭日军押运队。

"小陆班长的脑袋,比诸葛亮还灵!"炊事班老王边淘米边赞叹,盆里的碎米混着泥沙,却是这半个月来最丰盛的伙食。陆远擦着汗笑,他的战术灵感来自前世看过的抗日神剧和军事科普,虽然有些"土",却在实战中屡试不爽。

真正的硬仗发生在立冬那天。情报显示,日军将有一支"甲级运输队"通过太行山口,护送的不仅有粮食,还有弹药和药品。林木团长拍着桌子下令:"全体出动!这次就算啃掉鬼子的钢牙,也要把物资抢过来!"

陆远带领三班负责切断退路。他选了处"之"字形山路,让战士们用藤条和石块设置障碍,又在路边埋了二十颗"土地雷"(用陶罐装火药制成)。金色视界里,他看见日军队伍里有装甲车开道,车顶上的重机枪虎视眈眈,带队的军官戴着白手套,显然是精锐部队。

"等装甲车过了弯道再炸!"陆远压低声音,手心里全是汗。装甲车的履带碾过碎石,发出"咔咔"的响声,驾驶员哼着日军民谣,丝毫没注意到路边伪装成枯草的引线。"炸!"张二牛拉动导火索,"土地雷"在装甲车下方炸开,腾起的气浪掀翻了车顶的机枪手。

战斗瞬间白热化。陆远看见鬼子军官拔出指挥刀,指挥士兵向山上冲锋,他们的战术动作整齐划一,显然受过严格训练。"用'麻雀战'!"他大喊着扔出颗手榴弹,带着石头躲进岩缝,像麻雀般从不同方向射击,打得鬼子晕头转向。

然而,日军很快调整了战术。他们分成小组交替掩护,用掷弹筒轰击山崖,陆远的藏身之处不断有碎石落下。"班长,俺的子弹打完了!"石头举着空枪大喊,陆远摸出最后两颗手榴弹,突然想起抗大教员说的"最后的防线用刺刀"。

千钧一发之际,林木团长带着增援赶到。他挥舞着大刀砍倒鬼子军官,独眼在火光中泛着狠劲:"小陆!去抢粮车!"陆远带着三班冲向粮车,却发现车厢上了锁,钥匙在鬼子翻译官兜里。他一个箭步冲上去,用赵铁柱的匕首抵住对方咽喉:"钥匙!"

翻译官浑身发抖,掏出钥匙时掉在地上。陆远捡起钥匙打开车厢,眼前的景象让他瞳孔骤缩——里面不是粮食,而是一箱箱毒气弹!他猛地关上车厢,大声喊:"撤退!是毒气!"话音未落,一颗子弹击中他的左肩,他踉跄着摔倒在地,鲜血浸透了军装。

"班长!"石头扑过来背起他,张二牛用身体挡住追兵,子弹打在他胸前的手榴弹袋上,万幸没有引爆。陆远咬着牙指挥:"往地道撤!"众人跌跌撞撞钻进山缝里的秘密通道,身后传来日军气急败坏的咒骂。

回到驻地,林晚秋含着泪为陆远包扎:"差一点就打中动脉了!"囡囡握着他的手,眼睛肿得像核桃:"小陆哥哥疼吗?囡囡给你唱《小白菜》..."陆远勉强笑了笑,看着窗外的月光,想起那车毒气弹,突然感到一阵后怕——如果他们晚发现一步,整个根据地可能都要遭殃。

凌晨时分,陆远被嘈杂的声音惊醒。他拖着伤腿走到窑洞外,看见战士们围着几辆骡车,车上装满了从日军粮仓偷来的红薯。张二牛拍着他的肩膀:"鬼子把粮食藏在阳泉城郊的旧仓库,俺们学你玩'声东击西',炸了鬼子的弹药库,顺道搬空了粮仓!"

看着战士们脸上的泥污和笑容,陆远突然想起前世看过的一句话:"真正的战术,从来不是书本上的公式,而是绝境中迸发的求生智慧。"他摸了摸缠着绷带的肩膀,虽然疼得厉害,心里却充满了力量——只要有这样的战友在,只要百姓还在支持他们,就算再艰难的日子,也能挺过去。

这一夜,炊事班煮了整整三大锅红薯粥。陆远端着碗,看着热气中晃动的一张张脸:林木团长缺角的门牙、张二牛脸上的伤疤、石头沾着草屑的头发,还有囡囡捧着碗咕咚咕咚的样子。他突然觉得,这碗粥比任何山珍海味都要珍贵,因为它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和牺牲。

在日记里,陆远写道:"赵铁柱,今天又抢了鬼子的粮食,不过差点中了毒气计。石头说俺受伤时像个血人,可把他吓坏了。团长说等伤好了,要给俺换把驳壳枪。晚秋姐给俺的伤口撒了蒲公英粉,她说这是最好的止血药。你看,咱们不仅能打鬼子,还能从鬼子嘴里抢吃的,这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窑洞外,北风呼啸,却吹不灭窑洞里的温暖。陆远靠在赵铁柱的旧木箱上,听着身边战友的呼噜声,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他知道,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和鬼子死磕到底,为了这碗热乎的红薯粥,为了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他愿意一首战斗下去,首到胜利的那一天。


    (http://quwenw.com/book/CHCEDE-4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