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琦鎏不知道爷爷在大街口堵着家族里的人不让来参加二姐婚礼的事。毕竟他还小,有他自已的小圈子,忙着他该忙的事。这种事自然由大人们去解决。据说,老爷子发话,必须让柳琦鎏的母亲亲自去请柳琦鎏的奶奶过来参加二姐的婚礼。
柳琦鎏的母亲极不情愿,但也不得不亲自去请柳琦鎏的奶奶。这段堵人的闹剧才算落幕。一切按部就班进行下去———二姐出嫁了。
爷爷在二姐婚事期间这么一闹,注定了家庭矛盾的进一步加剧,也注定了1984年的春节,柳琦鎏一家不会过的很愉快。
从春节开始,柳琦鎏的父亲和母亲动不动就吵架,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柳琦鎏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时运不济,柳琦鎏的班主任老师因为婚姻问题,半年几乎没有上课。柳琦鎏所在初三班里只有八个男生,号称八大金刚,因为没有班主任管理,半年时间几乎没有进过教室。最后结果,中考全员落榜。班主任老师在调走之前,向学校极力保荐柳琦鎏和另外两个学生复读初三课程。不得不说,柳琦鎏的学习成绩是相当不错的。举例说吧!数学考试,老师发完卷子,回到座位还没有十分钟,柳琦鎏交卷了,老师当场判分98分,英语考试,老师发完卷子,还没有十分钟,他连同他表弟的试卷一起交了,两个人去帮家里人收玉米去了,老师判分95分。那个时候考试成绩都是满分一百分。柳琦鎏是全村人,全学校老师们认定的大学生不二人选。可惜的是,由于父母的吵架,此时的他已经彻底失去了继续上学的念头,他想的是,挣钱,脱离现有的家庭,自立门户,远离争吵。
中考落榜,他尝到了沦落天涯的滋味。不幸中的万幸,他的班主任老师极力保荐他复读初三了。
和他同样沦落天涯的是二姐。二姐婚后第二年十月怀胎生下一个女儿,当时计划生育风头正盛,婆婆相当不满,导致夫妻感情破裂,再加上柳琦鎏母亲的推波助澜,二姐离婚了。
对于二姐的离婚,柳琦鎏曾经反对过。他认为二姐的婚姻似乎还没有到了非离不可的地步。时隔多年,他都没有弄明白二姐是怎么想的!离婚后很长一段时间,二姐的情绪都很不正常。不过,终究已经成了事实。柳琦鎏开始了初三的复读生活,可心中却总是沉甸甸的。课堂上,他时常走神,想着二姐落寞的神情和家中无休止的争吵。尽管他有着过人的学习天赋,但此刻心思却难以完全集中在书本上。
尽管柳琦鎏和二姐同是天涯沦落人,生活过的一团糟,但是八十年代的农村土地政策,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中国广袤的农村大地。它不仅改变了农民的生产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提升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这一政策的实施,是中国农村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见证了中国农村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性跨越。
土地承包前,柳琦鎏家孩子多,劳动力少,在生产队挣的工分很少,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柳琦鎏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家吃饭是定量的,小孩只能吃半块玉米饼子,根本吃不饱。香油都用筷子蘸一蘸滴一滴滴到疙瘩汤里。有个香味就可以了。自从分地后,几年时间,家里房子翻盖一遍,还分到了两块宅基地,也都在筹备建造之中。
农村建房子最初打基础的阶段,基本上都是自已干。挖槽,打夯,垒地基都是柳琦鎏和他父母一起干活。有时候也有亲戚朋友来帮忙。真正开始砌墙上大梁,檩条椽子那就是亲朋好友来义务帮忙。农村人的纯朴善良乐于助人体现的淋漓尽致。
因为忙着建房,柳琦鎏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去上学了,父母似乎早忘了儿子马上就要中考了。这天,柳琦鎏忙完正在家里吃饭,两个同学急匆匆跑来告诉他:“琦鎏,你明天去学校吧!赶紧去拿准考证,班主任老师说了,我俩要是不能把你叫去学校,我俩就不要去学校了。”
呀!还有七天就该中考了。明天拿准考证去考点熟悉熟悉考场。柳琦鎏苦笑着摇了摇头。大姐上大学刚工作没几年,大哥十五岁就出去上高中,读大学。二姐读完高中又结婚办婚礼,家里翻盖建造房子,这一笔笔开销,早已是囊中羞涩,我柳琦鎏哪里还能继续上学?尽管母亲说砸锅卖铁也要供自已读书,可是自已又于心何忍啊!听到两个同学这样说,自已也不能让同学为难。
第二天,柳琦鎏赶到学校拿到了准考证,又去考点转了转。
中考那天早晨,柳琦鎏和母亲在玉米地除草。农民早晨都会很早去地里干活,等太阳出来,天气热了就下工。看看天色不早了,他才急匆匆的赶到二十里以外的考点考试。迟到了二十分钟,进入考场。柳琦鎏把会做的考题答完,看看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监考老师转过来看了看试卷上的名字,轻轻把他推醒问道:“你就是柳琦鎏?!”柳琦鎏点点头,疑惑的回答。监考老师笑着说道:“好好检查检查!”直到几年后,柳琦鎏和这个老师成了同事才知道,这个监考老师和他是老乡。柳琦鎏在学校还是小有名气的。
懵懵懂懂的,柳琦鎏考上了县第二中学。县二中,距离柳琦鎏家十二里地。新建的学校,好多教学楼都在建设当中。开学,报到,分班,进教室,学校还组织刚入校的学生们参加了一次劳动。学校有一个大菜园。
好多学生都住校了,柳琦鎏不想住校。他跑读。十二里地骑自行车十五分钟赶到学校。那个年代的早晨,除了偶尔有自行车走过。路上基本上没有车辆,他大可以放开了骑,不会发生交通事故。就这好景不长,冬天来了,早晨有了霜冻,柳琦鎏不敢开跑车了。毕竟滑倒在路上的滋味不好受。他也申请住校了。住校的后他发现自已还真受不了,他没有钱买饭票。他的伙食费是大哥给的。大哥从奖学金里每年拿出一百元。他要把这一百元分成十二份,每月吃饭不能超过九元。这样算来,他只能早晨晚上各吃一个馒头,中午吃两个馒头。不能超过这个量。他只能吃咸菜,没有吃别的菜的钱。他最喜欢食堂里的疙瘩汤,因为疙瘩汤就馒头不用吃菜。每当他看到食堂里别的学生扔掉的馒头,他总是惋惜的摇摇头。
高一生涯的第一个元旦快到了。几个女生找到他让他给扎两个红灯笼。他凭借着想象不辱使命。元旦那天,他得到了一个消息,父亲和别人去新疆倒腾毛皮,身无分文困在了那里,他好烦好烦!晚上联欢晚会上,欢声笑语!同学们起哄让他表演节目,他站起身,朗诵了一篇《观刈麦》,趁同学们不注意跑到了走廊里,斜倚栏杆,泪流满面。
春节临近,柳琦鎏回到家里,看到父亲回来了,终于放下心来。然而父母的吵架声也很快传了出来,今年父亲拿不出给爷爷的养老供奉。又是一个难熬的春节!如何度过呢?
(http://quwenw.com/book/ICIJCC-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wen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