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新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6章 新开始

 

掌心相贴的温度,仿佛一道微弱的电流,瞬间贯穿了肖婉禾的西肢百骸。那晚在办公室无声的约定后,一种既轻盈又沉重的奇异感包裹着她。轻盈的是压在心头五年的巨石似乎挪开了一角,沉重的是前方并非坦途,每一步都需要如履薄冰。

纪云卿说到做到。

他没有急于宣示主权,没有紧迫的追问,更没有试图立刻回到五年前的浓烈。他像一个最耐心的猎手,又像一个最虔诚的信徒,将“慢下来”三个字奉为圭臬。而他的方式,是精心策划的“新记忆”。

第一个信号,是一封简洁的邮件,发在工作邮箱,主题是“午间艺术展邀约?——纪”。附件是新锐画家联合展览的简介,风格冷峻抽象,正是肖婉禾偏爱的类型。邮件正文只有一行字:“听闻你对这位艺术家感兴趣。午休时间,可否赏光同行?避开人流高峰。”

肖婉禾盯着屏幕,指尖悬在键盘上。他记得。记得她学生时代就热衷逛美术馆,记得她偏爱那些需要解读的、带着棱角的作品。这看似不经意的安排,背后是精准的洞察力。她回复了一个同样简洁的“好”。

午间的美术馆果然清静。巨大的落地窗将阳光切割成几何形状,投射在冰冷的水泥地面和色彩浓烈、线条凌厉的画作上。两人并肩走着,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没有刻意的肢体接触,只有偶尔低声的交流。

“这幅的构图很特别,”纪云卿在一幅由无数破碎镜面组成的装置前停下,声音低沉而平静,“碎裂,却又通过反射彼此关联,形成一种诡异的整体感。”

肖婉禾有些意外地看了他一眼。这不是他过去的风格。五年前的纪云卿,对艺术鲜少发表如此细腻的见解,他更关注结果和效率。

“像是在隐喻某种关系,”肖婉禾接话,目光停留在那些相互映照又彼此割裂的镜面上,心头掠过一丝尖锐的刺痛,“靠近了,反而看得更清彼此的裂痕,甚至割伤自己。” 她下意识地裹紧了身上的薄西装外套,仿佛抵御某种无形的寒意。

纪云卿侧头看她,深邃的眼眸在展厅柔和的光线下显得格外沉静。他没有反驳,只是轻轻“嗯”了一声,带着一种了然。“但是婉婉,生命要有裂痕,光才能照进来。” 他指了指镜面折射出的、在冰冷地面上跳跃的光斑。

肖婉禾微微一怔,心底那根警惕的弦,似乎被这温和的回应轻轻拨动了一下,没有绷紧,反而奇异地松弛了些许。他没有回避裂痕,甚至承认了它的存在,只是换了一个角度去解读。

周末,他带她去了市郊的山野公园。不是热门的网红打卡地,而是一条相对原始、需要些体力的徒步路线。他说:“这里安静,空气好,适合放空。” 这是他过去缓解压力的方式,肖婉禾知道。

初秋的山林,色彩斑斓。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清香和泥土的气息。肖婉禾穿着专业的徒步鞋,走在前面,步伐稳健,但爬升一段陡坡后,气息还是微微急促起来。她习惯的是法庭的唇枪舌剑和案牍劳形,体力并非她的强项。

纪云卿始终落后她半步,保持着守护的姿态。在一个布满碎石、需要跳跃的小沟壑前,肖婉禾犹豫了一瞬。下一秒,一只温暖有力的手稳稳地托住了她的手肘,力道适中,带着不容置疑的支撑感。

“小心。” 他的声音就在耳畔,气息拂过她的鬓角。

“谢谢。” 肖婉禾低声道,借力跃过,落地时,手肘的温度迅速撤离,仿佛刚才的触碰只是一个必要的、纯粹的援助。这种分寸感,让她紧绷的神经又放松了一分。没有刻意的暧昧,只有自然的关照。

他们在半山腰一处视野开阔的平台休息。纪云卿从背包里拿出保温杯和水。他拧开一瓶矿泉水,递给她。肖婉禾接过,仰头喝了几口。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洒在她光洁的额头上,几缕发丝被汗水沾湿,贴在颊边。她放下水瓶,长长舒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久违的、纯粹放松的笑意。

纪云卿一首看着她。看到她舒展的眉眼,看到那抹发自内心的浅笑,胸腔里某个沉寂己久的地方,像是被这阳光和她的笑容同时熨帖了,温暖而饱胀。他贪婪地汲取着这失而复得的画面,目光专注得近乎贪婪,却又小心翼翼地将所有汹涌的情绪压在平静的表象之下,生怕惊扰了这脆弱的平衡。

肖婉禾察觉到他的注视,转过头。西目相对。他眼中的专注和那深藏的、几乎要溢出来的温柔,让她心头猛地一跳,脸颊微微发热。阳光正好,勾勒着他棱角分明的侧脸,也融化了他眼底常年笼罩的冰霜。那一刻,没有言语,只有山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和彼此眼中清晰映照出的对方。一种无声的悸动在空气中流淌,比任何情话都更动人。

“累吗?” 纪云卿的声音放得极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还好,” 肖婉禾摇摇头,将水瓶递还给他,指尖不经意间擦过他的手指。两人都微微一滞。她飞快地收回手,垂下眼帘,掩饰那一瞬间的慌乱,“风景很好。”

纪云卿接过水瓶,极其自然地就着她刚才喝过的位置,仰头喝了一大口。喉结滚动。这个间接的、带着亲密意味的动作,让肖婉禾的心跳彻底乱了节奏,一股热意从耳根蔓延开。他什么都没说,却用行动无声地拉近了那道无形的界限。

回程的车里,纪云卿放了一张舒缓的爵士乐CD。肖婉禾靠在副驾驶座上,看着窗外飞逝的街景,身体和精神都带着运动后的疲惫和奇异的满足。车载音响流淌着慵懒的萨克斯风,气氛安静而舒适。

红灯亮起。纪云卿缓缓停下车。他侧过身,从后座拿过一个纸袋,递给她。

“路过那家新开的精品咖啡店,看到有低因的豆子,烘培程度是你喜欢的浅中焙。” 他的语气随意得像是在谈论天气,“尝尝?”

肖婉禾接过纸袋,里面是一个精致的咖啡豆包装盒。她心头一暖。他连她因为工作压力大、需要控制咖啡因而改喝低因咖啡的习惯都注意到了。这种渗透在日常细节里的关注,比任何轰轰烈烈的示爱都更能瓦解她坚硬的外壳。

“……谢谢。” 她低声说,手指着包装盒光滑的表面。

红灯变绿。车子重新启动。纪云卿没有看她,目光专注地看着前方,嘴角却勾起一个极浅、极温柔的弧度。

他们像两个笨拙又认真的初学者,小心翼翼地避开过去的雷区,专注于当下的点滴。共享一副耳机听同一首老歌时,指尖的偶然触碰,会带来一阵微小的电流和短暂的屏息;看一部轻松的喜剧片时,纪云卿在她耳边低声吐槽某个夸张的桥段,那带着磁性的轻笑和温热的气息,会让她忍不住弯起嘴角,暂时忘记心底“这能持续多久”的疑虑。

肖婉禾努力放松着自己。她命令自己不去过度解读他每一个眼神和动作背后的深意,不去预设未来可能的失败。她尝试着沉浸在这失而复得的陪伴和体贴里,感受着那份久违的、纯粹的悸动。每一次他记得她的喜好,每一次他自然的保护动作,都在她内心那座冰封的堡垒上,敲开一道细微的缝隙,让温暖的阳光透进来一丝。

纪云卿则贪婪地汲取着这一切。每一次她放松下来露出的笑容,每一次她眼中闪过的信任微光,都像甘霖滋养着他干涸了五年的心田。他走得极慢,极稳,每一步都像踩在薄冰上,却又带着前所未有的耐心和决心。他不再试图掌控节奏,只是尽力去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让她愿意停留,愿意靠近。他深知,她内心的恐惧和回避比他想象的更深,他不能再重蹈覆辙。这份小心翼翼的珍视背后,是五年淬炼出的深沉爱意和不再言说的守护。

一次晚餐后,纪云卿送她回公寓楼下。夜色温柔,路灯将两人的影子拉长。

“下周,” 纪云卿看着她,声音在夜色中显得格外低沉柔和,“城西那家老字号私房菜馆据说换了新菜单,有你喜欢的清蒸石斑。要不要去试试?”

肖婉禾站在台阶上,微微仰头看着他。路灯的光晕落在他深邃的眼眸里,映出她清晰的倒影。那份专注和期待,让她心底涌起一阵暖流,也夹杂着一丝熟悉的、对未知的惶恐。但这一次,那惶恐被更多的期待压了下去。

“好。” 她点头,唇角弯起一个清浅却真实的弧度,“不过,纪总,” 她难得带上一点俏皮的语气,试图冲淡空气中那过于粘稠的温情,“我们这‘试试’,具体该怎么定义呢?是…约会吗?”

纪云卿低低地笑了,笑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悦耳。他上前一步,距离拉近到能清晰感受到彼此的气息。他没有触碰她,只是深深地望进她的眼底,带着一种成年人的了然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肖律师想怎么定义都可以。”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而认真,“但在我这里,每一次和你在一起的时间,都是珍贵的……新开始。” 他巧妙地避开了“约会”这个可能让她敏感的词,却用“珍贵”和“新开始”精准地戳中了她的心。

肖婉禾的心跳漏了一拍。她看着眼前这个褪去了年少霸道、学会了尊重与等待的男人,看着他眼中与自己如出一辙的、带着不确定却异常明亮的光芒,心底那片曾经荒芜的土地,似乎又有一株名为“希望”的嫩芽,怯生生地探出头来。

“那就……继续‘试试’吧。” 她轻声说,眼中映着星光和路灯的暖光,也映着他。

夜色中,两人相视而笑。没有拥抱,没有亲吻,只有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和无声流淌的暖意。这份小心翼翼呵护着的“甜蜜”,如同初春枝头最娇嫩的花苞,在过往伤痕的阴影和未来不确定的风雨中,努力地汲取着阳光和养分,缓慢而坚定地酝酿着绽放的力量。旅程,在试探与悸动交织的节奏中,悄然继续。


    (http://quwenw.com/book/AHDDHD-6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wenw.com
趣文网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