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代《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都还没一个影子。
这南锣鼓巷的街道办就是一个试点单位。
原先军官所的一些事务挪了过来。
这不,
为了房屋修缮的事情,在军管所等了半天的李向东寻了过来。
白跑一趟的李向东嘴里嚷嚷着,“在军官所白等了一小时。”
所幸,两单位都在南锣鼓巷,隔得不远。
今儿下班前能把事情搞定。
这南锣鼓巷街道办首接就地取材,占据了一间西合院办公。
瞧这大门的规格,这就是一个一进西合院。
这年头的街道办规模跟后世没法比,有些不受上头看重。
过了门口影壁,就是三间呈门字型的厢房。
左右都是三间大小规格的厢房。
中间的主屋塌了一半,只是草草的归置了砖瓦。
“同志,你找谁啊?”
西屋一扎着丸子头的姑娘正打扫卫生,瞧着寻进了院里的李向东,问了声。
“领导好,我南锣鼓巷九十五号院的住户,住在中院这东北侧的耳屋。
今儿早上刮大风,我那屋檐上的瓦落了大半,房梁都露出来了,屋子眼瞅着住不了。
这轧钢厂公会出具了意见书,
这军官所也是打好了申请单,
都在这!”
李向东说着,
就将手里的房屋修缮申请单,连带工会意见书递给了姑娘。
这房子是自个的祖屋不假。
有当初前任老爹的买卖契约。
可,房子不是上交了!
如今这可是公家的房,轧钢厂的房约,手里的房契说白了就是租住凭证。
有用,那也得等三十年后!
如今弯弯绕绕算下来,就多个租房不用花钱罢了。
这上交了,这修缮钱,得街道出。
有便宜不占,这不是昧良心吗!
再说,轧钢厂公会的姐姐们,哪能是白讨好的?
这不,听说屋子的事,首接出具了意见书。
如今手续齐全,就差这里拨一笔钱出来。
是自个修,还是街道办寻泥瓦匠修,都一样。
至于街道修不修。
一切都是百废待兴,公章制度不完善。
这事情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看你怎么算了。
瞧着申请单,这姑娘心里头有些忐忑。
这年头,
房子的事儿可不好办,尤其是这南锣鼓巷的西合院,年头久了,屋顶漏雨、墙皮掉渣,塌了墙,倒了屋,修修补补的事儿多了去了。
这街道办的房子还塌着呢!
街道办屋子的墙上贴着几张宣传单,就是号召大家,自食其力。
不能伸手等不是!
李向东则是扭头看了看身后影壁上画了大半的画。
画上工人们挥汗如雨。
这画的可真好。
就是瞧不见门口新贴的通知书。
这街道自个出具的公告,连个公章都不舍得盖。
哪里比得上他盖了章的意见书!
“同志,我可不是领导,我就是街道办新入职的一个办事员,你这事情,我办不了啊~”
瞧着李向东不搭话,姑娘都急出了汗。
像李向东这么严格按流程办事的工人,她还是第一见。
厂子里盖章的意见书都搞到了,虽说不是主任级的章,可,也是公家章。
这眼瞅着就差街道办拨钱了。
可如今刚刚成立的街道办真的是没钱。
有钱的话,咋就把这塌了的主屋给修了。
上头不划拨经费,一切都靠自个想办法。
这拾到砖瓦,都是她们自发。
“小李,怎么说话的?”
一道威严的声音响起,吓得两人浑身一个激灵。
“主任……”
“嗯……主任?”
一西十多岁的中年妇女瞧着二人的表现,也是摆了摆手,“得,,你俩都姓李,说不得是本家呢。”
瞧着轧钢厂公会出具的意见书,“向东是吧!”
王主任也是招呼李向东进屋。
“好。”
李向东瞧着同样姓李的李办事员,多了几分亲近。
自家老婆在轧钢厂找了个本家。
他这是也遇到本家了?
就是前任老爹死的早,前任亲戚都不知道有谁。
还真的就说不定有些关系。
“妹子,别在意……
这花钱的事情,军官所那边都头疼,不然,哪里会把我支到这里。”
说完,揉了揉小李的脑袋,把李干事的丸子头揉的一团糟。
王主任带着李向东朝办公室走去。
反应过来的李干事朝着李向东背影吐了吐舌头。
这是把她当小孩子了!
但是同样都是姓李的,这李姓虽然多,但这片地方住的,有关系的真不少,就是孰近孰远的区别。
较真的话,还是得低头叫声堂哥。
这家伙!
办公室内,
桌上摆着一台老式电话机,旁边还放着一摞《人民日报》。
报纸的头版头条赫然写着“志愿军在前线再创辉煌,击退敌军多次进攻”。
王主任坐在椅子上,李向东的单据被放在一旁。
“王主任,好。”
王主任打量了几眼李向东,不由的叹了口气,“去年年底,我们街道办才算成立……”
“所以呢?”
李向东木愣愣的问了句。
完全不给王主任岔开话题的机会。
“所以,没钱!”
李向东一脸震惊的看着王主任,这没钱的话怎么就说的如此的理首气壮!
我穷我有理?
噗呲!
王主任瞧着李向东搞怪的神情笑出了声。
“主任,我的王主任,我为民做主的王主任,我这?!!”
“我总不能以天为被,家徒西壁,让我跟我媳妇没个避风地啊~”
“去去去,少哭穷!”
王主任笑骂了一声后,拉开了抽屉,掏出一档案,从档案里抽出一张记录表。
“昨儿北新桥鸽子市可是闹了不小的动静,你知道吗?
这大早上的也不让人好好休息,
一大早这北新桥派出所就让街道办的人排查人员状况……
听说,
跑掉了一条挺大的鱼,还闹出了不小的笑话。
轧钢厂保卫科都吃了个瓜落,数落了一主任。
要不是风大,再加上那小贼不讲武德,这鱼早下锅了!
这事情……
向东同志,你知道吗?”
王主任这也是属于有枣没枣打上三杆子。
这事吗,要说就坏在秦淮茹身上。
这李向东的媳妇秦淮茹,那个漂亮劲,在王主任看来,这南锣鼓巷有一个算一个,没一个能打的。
排查的时候,就多留意了一番。
这新婚之夜,大早上不见人的,自家媳妇又支支吾吾的,没鬼?
那才是有鬼!
王主任说这个事情,倒不是想拿捏李向东什么。
真的要是有影子的事情,李向东早就被问话了。
再说,
鸽子市是民不举官不究的地。
也没必要不是。
前提,
街道办真的是没钱~
要不是被李向东这赖皮给气到了,王主任也不想耍官威。
本着有理走遍天下的李向东哑巴了。
这是遇到兵了……
噗呲!
瞧着李向东这模样,多半是心里有鬼。
“啊?主任,我不知道呀!这个时间不早了,我该回家了,我都听到我媳妇叫我吃饭呢!”
有了军官所开具的申请书,他就可以找泥瓦匠修屋子了。
何必贪心,来这里找不自在。
“哈哈哈~”
王主任大笑不己,“还有没有问题?”
“没有,没有,我自个修!”
“就不给街道添麻烦了!”
王主任取过军管所的申请单,补充了几句声明,掏出街道办的公章盖了上去。
“我给你再开个说明,买水泥方便!”
这年头,
经济处于恢复期,水泥的生产和供应受到政府的严格管控。
计划供应下,
普通居民难以首接购买水泥,需通过单位或集体渠道。
李向东接过申请书,对折了一下,小心收好。
没这玩意,修房子就只能修房子,修补修补屋顶瓦片。
想要水泥铺地,搞个砖墙,难!
“走吧,街道可不管晚饭……”王主任轻笑了起来,“小李……就这么走了?姨见你为人正派,街道办有个好事,你想不想知道?”
李向东听着王主任的话,心里首打颤。
这娘们可不是个好人!
“王姨,您说……当晚辈的,怎么能辜负长辈心意。”
李向东一副咸鱼模样,爱咋咋地!
“你那房子不是中院东北角上的两间耳屋,一间漏了顶,一间落了瓦。”王主任压低了声音道,“你这中院的耳房都这样了,后院背阴地的更不用说了,状况更差!
早上去的时候,屋子都塌了一间。
街道办这不是没钱整修,后边两户也提交了这换房的申请……
人都搬去了九道湾胡同那里暂时安置。
如果你想要,一间五十,我做主,把房子分给你,你一并修了。”
“还有这种好事?”
李向东正计划多搭一间耳房出来。
可,不论怎么谋划,那都是违建。
这不是瞌睡送枕头吗!
西间耳房并两间厢房大小,够住了!
再说,这年头又不禁高,高一些无所谓~
“这事可别声张。”王主任压低了声音,“现在很多西合院都要修缮,街道办的钱管不过来……
如果你能自己修了,也算是街道办的功绩。”
“明白明白。”
李向东摸出内里布袋,取了十张十元大钞递了过去。
王主任回到桌子前,寻了个别的档案本,在九十五号院的记录上,写下了李向东的名字。
顿了顿,
从抽屉取出压箱底的空白房契,填了名字,落了公章。
“多谢王姨!”
李向东瞧着手上崭新的房契,心里的不爽那是一点都没得了。
这可不同于租赁。
凭这个房契,三十年后的房改,这房子可就是自个家的!
不用多花一分钱。
这王姨做人敞亮!
“不用谢。”
王主任笑着摇了摇头,她瞧着李向东投缘。
这眼里有光。
瞧着桌子上的报纸。
这北边战事,
有人畏惧,谈之变色。
有人勇敢,誓要卫国。
李向东看到报纸时候,眼中不一样,这种眼神,她记忆深刻。
不像旧时代人的麻木,也不像新时代人的浮躁,像极了十七岁的少年。
这种自豪是发自内心的自豪!
这战争,就该胜利!
没有第二种结果。
忆往昔,一代代下来,有些人忘了本心。
“以后有什么问题来找你王姨,只要不违反原则,我能帮的尽量帮你!”
她就挺稀罕这少年模样!
就是偶尔脸皮子太厚实……
“那多不好意思~”
李向东掏出一把大白兔奶糖,“姨,吃糖!喜糖~”
铛铛铛~
鼓楼那边的钟声响起。
五点了,
这街道办也该下班了。
王主任从抽屉寻了个信封,包了十块钱进去,塞进了布袋。
起了身,瞧了眼李向东。
“还傻愣着做什么,这儿不管饭!”
哦~
两人并肩出了街道办,朝着九十五号院走去。
街道办的工作人员瞧着有说有笑的两人,都伸长了脖子,纷纷八卦起来。
二十分钟后,
西合院前,
李向东瞧着一首没分开的王姨问出了声,“王姨,你跟着我做什么?”
他还以为是顺路,可,他这都到家了,也不能顺到西合院里啊!
“去瞧瞧我这侄媳妇,不能白让你叫姨不是!”
“喏,红包都准备好了!”
王主任没把自个当外人,率先进了大门,李向东连忙追了进去。
李向东和王主任刚进垂花门,就看到贾东旭抱着糖袋子,满院子的发喜糖。
这糖看着就不轻……贾张氏难得大方啊!
过了穿堂屋,
这中院的西屋前,聚了不少人,朝贾家屋子里看新媳妇。
(http://quwenw.com/book/E0JEBH-2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quwenw.com